绿色智慧发展
助推生态立市
近年来,贺州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和生态建设产业化,着力破解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等“两难”问题,在保护“绿水青山”中把生态资源变成“金山银山”,探索生产发展、生态良好、智慧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
为此,在生态工业方面,贺州采取一系列措施,从产业集聚带建设、支柱产业发展、工业园区改造、企业绿色化生产等方面加快生态工业发展,构建绿色化发展体系,围绕矿业、新材料和碳酸钙、食品药品等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推进日轻桂银高纯铝、科隆粉体超细重钙粉体技改等58个工业项目建设,加快产业向高端延伸链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贺州市以PPP合作模式,推进贺州市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园项目建设工程,该项目总投资约5.25亿元,近期投入项目资金2.7亿元。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园项目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附属卫生填埋场、污泥处理处置中心、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渗滤液处理站、建筑垃圾集中处置中心、老垃圾场陈腐垃圾处理等项目整合而成。整个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园项目实施完成后,可使贺州在废弃物综合处理、资源再生及循环利用等方面,产生长远的社会价值及环境效益。目前,产业园内污泥处理、医疗废物处置、渗滤液处理等项目进入了实施阶段。
随着贺州“两个千亿元产业”路线图的徐徐铺展,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紧紧围绕“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和“向东发展”战略,重点做大石材碳酸钙、稀土、钨钛锡三大产业。今年1至10月,石材碳酸钙产业占示范基地总产值的50%以上。
示范基地内的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园主要由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拟进驻产业园的项目达10个,总投资近10亿元,建成达产后可实现产值95亿元,利税6亿元。现已建成投产的稀土企业3家,主要产品有稀土氧化物、稀土合金、稀土功能材料等。目前正在计划引进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和稀土贵金属项目。今年1至10月,稀土产业占示范基地总产值的29.4%。
钨钛锡新材料产业园由中国有色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正在建设一期钨系列产品深加工技改项目,投资总额6亿元,已进入安装设备阶段,达产后产值在10亿元以上。二期拟新进驻产业园的海绵钛、精锡生产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该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0多亿元,建设成后预计销售收入5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
今年以来,贺州市政府支持创新创业、打造智慧贺州的改革创新举措也是连轴而出,涉及到行政审批改革、金融服务、阶梯培育等多个方面。
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平安城市云眼监控平台、“多规合一”建设项目联合审批信息化平台(贺州是广西唯一入选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市名单城市)、以“宜居、宜业、宜游”为发展目标的指标体系建设,以及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智慧街区多媒体信息平台、智慧城管、智慧人防等,这些顶层设计和具体政策措施,大大提升了区域的宜业、宜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
生态产业园是贺州市委市政府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战略宏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广西自治区政府选定重点支持的三个生态经济园区之一,贺州生态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48.139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规划面积为23.639平方公里,二期规划面积为24.5平方公里。园区重点发展科研、电子商务、环保生态、铝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物流、都市工业等产业。园区内在建智慧园区,智能充电桩,智能路灯及国际健康养生项目,分布式储能及智能微电网系统,可实现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绿色园区的共存共生。目前园区内的铝电子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其中:引进日本偏析法生产技术的日轻桂银高纯铝项目,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填补了广西区内该项技术领域空白;桂海高纯铝电解电容器用铝光箔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桂东电子的超高比容节能灯电子产品储能材料等多项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园区牵头制定了《生态产业园区引领工程方案》,支持成长型科技创业企业发展、创业载体打造、创新型孵化器引入、创业服务平台搭建、创业活动开展和氛围营造等。10月12日,贺州市首个新能源汽车项目——广西景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在贺州高新区生态产业园内正式开工建设。生态环保是该项目的特色和亮点,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400亩,由广西景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深圳伊诺新能源汽车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上下游配套企业共同投资建设,总投资25亿元,建设期5年,主要生产旅游观光车、小型轿车、警用巡逻车、市政巡逻车、公交车、环保车等,未来将有效带动贺州绿色新能源产业发展。
园区还牵头制定了贺州市2015年广西名牌产品培育计划,先后组织4家企业的5个产品申报了广西名牌产品,以及《广西人造石(岗石)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等12项广西地方标准项目。
在金融服务创新方面,为改变中小型企业“钱紧、钱贵、难融资”的现状,园区通过金融服务创新,探索出“内源融资+政府扶持资金+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改制上市”的梯形融资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利用农发行信贷项目优惠政策,按照贺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通过启动建设生态新城管委会,开展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桂台客属联谊会等活动,贺州市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空间,协调银行、税务、海关等相关部门搭建平台,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使贺州外商投资来源呈现多元化,包括美国、加拿大、萨摩亚、澳大利亚、英国、日本、马来西亚、法国、英属维尔京群岛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投资领域涵盖工业、房地产业、农林业、农副食品加工、水电、酒店、娱乐、电子工业、旅游等10多个行业。
此外,贺州市政府还针对园区的企业打造了“阶梯培育”规划。该规划针对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节能环保和生产性服务业等主导产业,以及下一代先进环保产业和金融、商务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通过对园区的大数据分析,按照企业年销售收入指标将上述领域企业分为5个梯度进行分层培育,重点在于从多个层面和维度推动企业壮大规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规范治理水平。
在贺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1月3日,广西岗石石材行业协会在贺州成立。广西岗石石材行业协会是由广西地域内从事岗石石材、重钙粉体(砂)、机械制造、化工(树脂)、物流(商贸)等产业配套相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自愿组成的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接受旺高工业区的业务指导。协会为岗石石材行业提供技术培训、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品牌申报、信息咨询等服务,目前已吸纳全区44家骨干企业成为会员。
贺州市政府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积极创新引才、育才、留才机制,通过实施人才培育“双千计划”,先后制定了《2015—2017年市四家班子领导联系关护优秀人才方案》,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约80人,打造贵广高铁经济带“人才洼地”。贺州市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中科院广州分院、南方医院、广州华银医学检验中心等高校及科研、医疗机构签订了加强人才产学研项目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协议。为了完成本地人才信息采集及管理平台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贺州市落实各类人才补贴及经费326.11万元,初步落实公共租赁住房200套作为人才公寓,并建成院士工作站2个、自治区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创新驱动基地1个,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6900平方米。
“贺州市政府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给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提供最优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吸引高级别的创新创业企业及人才入驻是贺州生态产业的发展之本。”兰强表示,贺州是大西南通往粤港澳地区最便捷的陆路通道,特别是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后,逐步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和北部湾3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当前,贺州在全力打造碳酸钙和新型建筑材料“两个千亿元产业”的同时,正在加快发展生态健康旅游、生态健康休闲、生态健康养生、生态健康晚年等新型业态为主的生态健康产业集群,前景十分广阔。
贺州市政府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依靠科技支撑推动经济升级,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切实做到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贺州,要更好地将资源特色和优势转化为产业品牌和发展优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
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中,围绕支持工业企业发展、推进工业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突出抓好工业的“提质、增量、增效”工作,加大力度服务工业企业运营。谋划实施“一企一策”,提升服务工业企业水平,切实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加强“政银保企”合作平台建设,帮助工业园区中小企业解决流动资金贷款难问题,扶持发展一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其中的一个重点是必须抓住“石头”描蓝图。
贺州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白色大理石、花岗岩、钾长石等矿产资源独具优势,贺州只能握着“石头”谋发展。自治区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保护贺州的青山绿水,支持贺州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支持贺州大力打造碳酸钙和新型建筑材料“两个千亿元产业”,力推贺州进入“点石成金”新时代,对贺州而言是莫大机遇,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因此,贺州“十三五”规划要围绕“石头”编制,力争到“十三五”末“两个千亿元产业”发展壮大,碳酸钙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新型建筑材料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同时,加大力度推进园区建设,着力抓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粤桂县域经济产业合作示范区、旺高工业区(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生态产业园、钟山工业园区等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与中科院合作建设贺州创新基地、广西碳酸钙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科技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产学研融合。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