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两个千亿”高地
生态园区定标“全国一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宏观背景下,贺州产业发展的目标已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要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和全国一流的高科技园区。
借助政策的红利释放和自主创新改革的推动,贺州市政府勇担探路重任,充分利用区位、资源、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壮大支柱产业,打造工业新品牌,推动新型工业循环产业提档增速,培育和发展碳酸钙和新型建筑材料“两个千亿元产业”项目,致力于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领、高端产业生态集聚区发展新的增长极。
2014年时,贺州市委书记赵德明对外宣布,贺州确定了“两个千亿元产业”+“四个新业态”发展战略,即:打造碳酸钙产业和新型建筑材料产业“两个千亿元产业”,计划通过10年的努力,两个产业产值均达到1000亿元;加快发展生态健康旅游、生态健康休闲、生态健康养生、生态健康晚年等新型业态为主的生态健康产业集群。
很快,贺州“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战略布局在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便初见成效。
6月16日,在贺州市举办的石材·碳酸钙产业推介会上,现场签约项目29个,项目投资总额61.95亿元人民币。签约项目涉及人造大理石、新型建材(纳米科技板)、大型石雕、花岗岩板材加工、钾纳长石深加工、热熔涂料、矿山资源开发利用、废弃物综合处理等碳酸钙上下游产业,以及工程机械制造、工业园区基础建设、标准厂房建设、物流园建设等碳酸钙产业配套项目。
同期举办的贺州生态产业园开园仪式上,有6个总投资90.4亿元的入园项目签约,项目涉及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产学研、电子商务等产业。兰强在开园仪式致辞中明确表示,贺州生态产业园的开园,是贺州市以入选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城市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生态产业园区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贵广高铁经济带等重大机遇,深入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的重要举措,目的是以生态循环经济为主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打造绿色产业集聚区,建设集生态产业、生态科技、生态服务为一体的绿色、循环、低碳型生态产业园,把贺州生态产业园打造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重要载体,带动贺州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平台。产业园以“产城融合、生态节能、智慧活力”为主体,重点建设“一个产业联盟(贺州市碳酸钙、新型建筑材料两个千亿元产业研发试验示范基地)、两个中心(绿色制造中心和清洁能源中心)、三个服务平台(产业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及智慧管理平台)”六大功能载体,建成以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的城市新区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产业集聚区,立足贺州、辐射广西,面向泛珠三角及东南亚,打造在区域合作、产业交流中有较大影响力的生态经济高地。
8月在南宁召开的2015年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贺州市交通运输局、商务局以及富川、钟山两县在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成功签约4个项目,投资总额达81亿元。它们分别是: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钟山至昭平段)项目,新建高速公路里程总长54.3公里,计划投资59亿元;邓家坝风电场工程,装机容量49.5MW,计划投资5亿元;钟山县风电场,装机容量99MW,计划投资10亿元;贺州油库项目,年产成品油30万吨,计划投资7亿元。
9月19日,在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贺州市签约项目13个,投资总额65.27亿元,涉及碳酸钙、生态旅游等领域。
贺州旺高工业区管委副主任陈祥在与记者一同去企业走访时谈到,“双创(创新、创业)”大潮正席卷工业区各个角落:贺州市科隆粉体有限公司、广西兄弟路标涂料有限公司、广西万升石业有限公司、贺州冠成建筑新材料公司,贺州永恒新材料公司、贺州塑友包装材料公司等高新科技型企业扎营于此;伴随中冶、中铝、中科院等央企和科技机构的进驻,贺州整体产业技术和高新产业孵化平台的大幅提升。位于电子科技园区的广西超超新材料公司正在上马纳米高科技复合材料研发试验性生产项目,董事长黄聿新最大的梦想是将该公司的新型材料技术推广运用于社会更广泛的层面,用科技实现绿色生活。像黄聿新这样,选择来到贺州创新创业的高科技人才和团队还有很多。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