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聚焦中国:在您的执业生涯中,您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群,其中包括许多的弱势群体,那么,哪个人群给您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刘宏伟:是的,我执业14年以来,可以说各个届别的群体我都接触过,但是在各样的人群中工人和农民的群体是律师最应该关注的,文化革命期间中国有一句口号:“无粮不稳,无军不安”,可是9亿中国农民为全中国提供了丰衣足食的粮食和棉花,而真正的农民受到侵权的时候,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时候却重视程度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近年来的农村土地补偿,劳资之间的劳动争议,刑事申诉案件,这些弱势群体上访无门,救助无道,多少弱势群体被推向街头,失去生活来源:心音如鼓/心绪如潮/扼腕长叹/仰天长啸: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廊坊市永清益田房地产开发有限有公司董事长李玉田拒不支付付伟杰工程款6000余万元农民工工资900多万元,几经媒体批评报道得不到解决;广东省揭阳市忠泰实业有限公司故意用工业用氧气冒用医用氧气进行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造成不确定多数的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损害,责任人至今逍遥法外?这些弱势的群体的诉求得不到解决我是:心居幽静处/旧雨引心寒/辗转眠不得/枕上泪未干。心如刀绞啊!
中国网聚焦中国:在与各种人群打交道的过程中,哪些人和事情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因为他们您对自己的职业和人生有没有一些新的认识?
刘宏伟:在与各种人群打交道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表现出对法律知识的渴望以及法制素养不高的矛盾,他们在受到侵权的时候,比如说产品质量中的假冒伪劣、价格欺诈、以假充真和以次充好麻木不仁,权利受到侵害如何获得救助也不知道如何维权?因此在我的代理案中对法律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守法自觉性:来来来,来学法,学法知法不犯法;道道道,道犯罪,知罪戒免受罪。
中国网聚焦中国:“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作为律师您常说“真理大于权利,法律母仪天下”,在您的心目中,理想的法律和称职的律师的标准是怎样的?您认为怎样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律师?
刘宏伟:我认为理想的法律就是“法制”与“法治”,也就是社会主义的法制原则“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延展的说在法律没有颁布之前,是权大,因为权力制定法律;在法律颁布以后,是法大,任何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任何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也就是“法律母仪天下,真理大于权力”,刘少奇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程序当选国家主席,而文化大革命践踏法律,在文革期间被打倒被批斗,可怜的国家主席刘少奇手举宪法对红卫兵说:“我是通过法律选举上来的呀”。在我的心目中理想的法律就是要确保“法制的公平、公开和公正的适用”,在我的心目中一位称职的律师应该是一位有责任感,有正义感和敢于担当的律师:带着荆棘的王冠而来,握着正义的宝剑而来,赴法庭舌战,与群雄对薄,慷慨激昂同奏大浪淘沙。
中国网聚焦中国:作为律师,有人称赞您有纵横家的口才,而同时文采飞扬,有“诗人律师”之称,作为律师你是入世的、务实的,作为诗人,你又是“云在青山云在天”(其网名)是超脱的。您是怎样看待、调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刘宏伟:律师必须是入世和务实的,因为律师代理客户委托的案件和非诉讼法律产品都是具体的和现实发生的,因此律师代理客户的案件毫无疑问要“鼓实劲,动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作为律师我常年奔波在祖国的大地上,心累身累,我又是孤独和寂寞的同时也是超脱的,就如我的网名“云在青山月在天”,在工作之余我必须保持“超然物外,高高在上”的诗人心态,保持一份宁静的纯洁的内心:小隐于野/大隐于市/大小之间进退自如,用张驰有序收放自如来调和工作和闲暇的关系: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永不甘/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中国网聚焦中国:读您的文章,知道您有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和现代眼光,而且也有道济天下的情怀,您曾说“律师是宗教外现实中的教化者、监督者、践行者”,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刘宏伟:无论是佛教还是基督教,都有“是非观”比如佛教有一句话:蛇蝎惩恶应还招,我佛慈悲亦惩恶;基督教也有“在去耶路撒冷的路上,要浪费主的粮食水和阳光,我的主啊不要走的太远,赶快回来,上那十字架,留着欢快的血”。而这些“真善美”和“假恶丑”只能在宗教外具体落实和实现,而律师通过代理活动成为“教化者”和“监督者”“践行者”,比如我代理河北省大名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基督教协会99亩原教产被该县县委和政府强占一案,基督教只能在他的教堂“诵经和祷告”,而权利的实现只能依靠我这个律师。
中国网聚焦中国:在外界给您的诸多评价中,法律鬼才、刑辩大师以及时代先锋等等,您觉得这些评价与真实的您之间是否相符?
刘宏伟:我不太在乎外界给我评价,韩国总统朴槿慧的自传体《绝望锻炼了我》有一句话:凡事做到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就不错了。外界对我的各种评价对我是鼓励,更是动力和鞭策,真实的是“很有才华,很有激情,很有浪漫,很有缺陷”的“四有男人”;也是一个对家庭“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不惑男人。
中国网聚焦中国:读到您的“宁可被强权压碎,也绝不压服”,有些让人肃然起敬。您看待生死、命运似乎比较坦然,您曾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说“面对死亡,应该‘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您的这种坦然因何而来?这种心态对您的工作生活有带来了哪些影响?
刘宏伟:我的坦然来自于我的挫折和痛苦:屡败屡战,桀骜不驯,铅华尽洗,直面挑战,我想起台湾作家琼瑶《还珠格格》的一句话:感谢风感谢雨感谢阳光照射着大地/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生活给我这样多的启迪/让我们对生活永不放弃。孔子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一切痛苦终将过去,一切幸福也将会过去,这种心态让我在工作中胜似闲庭信步:幸福过痛苦过/回到大地说我们生活过/骄傲过自豪过/肩上的责任我们无悔过/成功过失败过/看看笔记荣耀过。
中国网聚焦中国:您平时如何怎样处理职业和生活的关系呢?
刘宏伟:我无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由于长年奔波在祖国的大地上,家和国不能两顾,清朝叫“夺情”在工作中我拼时间,拼空间,透支身体,透支生命,我对得起祖国,对得起人民,却愧对于我父母妻子和儿子,我就献给我妻子一首诗作为补偿吧:等归去的列车/等突发灵感/等相识的续集写成诗篇/没人相信没必要的相信/没有理解要她何干/因为冬在与春天的距离不会很远。面对我的儿子我也是凄凄泣泣:因为有了你开始读懂你/因为有了你远行牵挂你/因为有了你心中有所依/左手拉爸爸右手拉妈妈/我用一双手构建一个家。
中国网聚焦中国:对于中国的法治事业,您有何理想与期望?
刘宏伟:我希望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法制国家一年一个新变化,年年都上新台阶,我衷心的希望十四亿中国人民是法制的参与者和践行者。“依法治国之梦”为期不远。
中国网聚焦中国:对于近些年中国法治事业的进步、法治环境的改善您有何切身体会?
刘宏伟:自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以来,我国的立法和法律适用明显改进,公民的法制信心和法制信仰大幅提高,尤其是我国提出“亚投行”和“一带一路”以来,中国的法制信仰和契约理念有了质的飞越,交易规则和“对号入座”的法制素养正在形成,真是“形势大好,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呀”。
中国网聚焦中国:您是一个敢于碰硬、宁折不弯的律师,您觉得律师执业的这份底气,以及来百姓不畏强权、自由表达的这种底气最终需要靠什么来保证?
刘宏伟:一靠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二靠国家“正能量”和反腐败的严峻形势;三靠全国27.1万名律师的同舟共济海让路风卷红旗过大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靠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拍板,勇于碰硬的“亮剑风格”。
中国网聚焦中国:您似乎很善于利用媒体监督等其他力量来推动案件的进展?
刘宏伟:是的,因为媒体有两个功能“一是上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达人民的呼声”,而“下达人民的呼声”就是批评报道,我在代理案件过程中经常利用媒体进行配合,很好的推动了案件的进展。
中国网聚焦中国:最后,请问在您看来,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未来,需要寄希望于哪些人?
刘宏伟:芳林新叶催陈叶/滚水新波逐旧波。我认为中国法制建设的未来寄希望于下一代,律师一代一代的传承:律师兴则法制兴,法制兴则国家兴,就让我们下一代的80后90后和新世纪的律师们携起手来,迎着中国法制建设的未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吧。
没错,在推进法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共同努力,共同维护;需要有更多像刘宏伟一样的律师,在实践过程中用法律的武器保护公民正当权益,我们希望在播法人的带动下,每一个人都能知法、学法、懂法、守法,希望法治国家的我们更加和谐、美好!
好,节目的最后再次感谢刘律师作客中国网,也感谢观众朋友的收看!
中国网·聚焦中国,我们下期再见!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