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先生其人,温熙和蔼的长者风范
慈善公益网讯 (刘艳辉)友人邀我同行昆明,前去拜访德高望重的马玉柱老先生,慕马老盛名,我欣然同行。
飞机抵达昆明时已是凌晨,我等早早卸下厚重的冬装,一头扎入昆明的夜色中,夜风清凉,心情豁然开朗。
前来接机的人是马老的弟子一行,众弟子称马老诸事繁多,正在外地忙碌,不日即赶回昆明赴约。大家先是陪伴我们赏游闻名全国的滇池,繁花盛开,万鸥翔集,昆明果然不负春城美名,在这严冬里依然温暖如春。
闲暇之余,大家所谈论最多的还是马玉柱老先生,弟子们多报以让我们罕异的虔诚、仰慕、钦佩、感恩之情。言语之间,对马老那一腔浓浓的爱国真情和心怀大众慈善宽大的胸怀无比敬仰,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马老的言传身教对弟子们影响深远,尤其是对其慈善义行无私助人的行为由衷敬重,对马老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
终于得见马玉柱先生,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马老虽是耄耋老人,却精神矍铄,笑容和熙,眉目之间温和慈祥,一副蔼然慈善的长者之风。对于民族和宗教等问题,马老侃侃而谈,他从中国悠久的历史讲起,详述对宗教的见解,对儒学、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历史回顾,再谈及目前伊斯兰教的中国化、本土化、正统化的必要性,宗教信仰必须与国家利益、民族团结以及人民期望融合于一体,言语之间饱含着他对国家无比的热爱之情,令我们受益颇多。
纵览马玉柱先生的一生,他在医学领域、科研成果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虽年近80岁,原本是福寿齐身安享天年的时候,可他却无暇顾及年迈,依然尽自己的努力投入到各种繁忙的工作当中,为中国民族团结及世界和平事业而忙碌。
生于1939年的马玉柱先生是云南昆明人,回族。幼时聪慧过人,12岁时就开始学习阿拉伯文和波斯文,不仅精通多国语言,还擅长书法,他的阿拉伯文书法一气呵成,流畅优美,形神兼备,龙飞凤舞,颇受收藏家喜爱。
马玉柱先生1962年毕业于云南昆明医学院,毕业分配在思茅专区(今普洱市)从事医务工作,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后来又调入昆明市人民医院任主治医师。昆明电子计算机医学应用研究所成立时,他又调任所长、总工程师、副主任医师,曾任中国医药学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兼云南省分会秘书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云南省分会理事长。
如今虽是古稀老人,依然还担任着全国人类基因科技产业化联盟名誉主席、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新疆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云南省民族民间交流中心主任、中国正统伊斯兰教苏菲导师职,自退休后,一心投入这些工作之中,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任劳任怨。
马玉柱先生在医学界声名显赫、成果卓著,他发明了“108种药物显示器”、“微电脑四通道心电监护仪”、“姚贞白氏名老中医电脑专家系统”、“冠心病诊治仪”等16项人工智能科学医疗仪器,其中13项成果荣获国家医学科技成果奖,部分成果至今还应用在医疗领域。其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外计算机医疗应用的多个空白,多次被昆明市评为劳动模范及省科协技术改革先进个人称号,成为昆明乃至整个云南省计算机医学应用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其主要成就和成果全部无私奉献给党和国家,据业内人士评价,马玉柱的这些科研成果不仅可逐步形成专业生产计算机医学和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高科技产业,创造巨大经济效益,而且可提升医疗器械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振兴中国医疗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撰写的论文《中西医结合多专家COPD(慢阻肺)会诊系统》一文收录在1989年第六届世界医药信息学大会论文集,还参加编写《医药计算机模拟方法与运用》一书。因在医学界的杰出贡献,马玉柱在中年时期就被《当代中国自然科学学者大辞典》和《中国回族大辞典》等收录。
退休后,马玉柱先生笔耕不辍,潜心研究中国正统的、本土伊斯兰教,翻译和创作上百部正统伊斯兰经典著作。其主要著作和译著有《真道隐秘》、《真道隐秘的机密》、《中国苏菲》等等,大力宣扬爱国、爱民的中国本土化宗教思想。
马老一生成果颇丰,又加多重身份齐身,爱国情怀浓烈,才使得弟子们对心存敬意、他尊崇不已。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