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人物
姜志一在日寇炮击下死里逃生
2015-09-18 12:01:35    慈善公益报

   姜志一老人生于1926年,将近90岁高龄的他精神矍铄,站在小礼堂的中间给前来参观的市民讲述一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经历。 他告诉记者, 自己从17岁开始投身革命,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数次死里逃生。

 
  突破封锁投笔从戎
 
  老人家桌面上一个军绿色的木质卫生箱看起来已有一定的年头了,里面装着老人的“宝贝”,是老人参加过的各种战役的纪念勋章,其中有抗日战争勋章、淮海战役勋章、渡江战役勋章、自由勋章,每一枚勋章似乎都在向人们诉说着老人的戎马生涯。
 
  姜志一老家在山东文登,他告诉记者,1940年日军占领了文登,一路上烧杀抢掠,民不聊生。 “那时我们很恨日本鬼子,经常会听到村里人提到附近村庄被日军占领了,还杀平民百姓。”1943 年,怀着抗日救国的念头,姜志一参加了革命。
 
  “投身革命之后我在山东省立建国学校(胶东分校)学习,这个学校主要是培养革命干部,巩固革命成果,我在学习了几个月后被分配在牟海县当会计。”老人介绍,工作几个月后,他一直想着要去前线打鬼子,就一路突破日军的封锁线,来到胶东军区参军。因为念过书,姜志一被分配到胶东军区司令部医疗站当卫生员。
 
  “刚参军的时候,有医生教我们怎么给伤员包扎,怎么给伤员做手术取出身体里的子弹,没多久我就可以独立操作了。”姜志一说,那时候胶东军区的八路军与日军的战斗处于胶着状态,每次战役之后,都会有大量的伤
 
  员被抬到卫生站,所有的卫生员都忙不过来。 “给伤员包扎伤口、做手术,每次都要忙上几天几夜。”
 
  多次历险死里逃生
 
  1945年,在一次战役前夕,姜志一带着卫生员到碉堡里检查药品的筹备情况,日军的炮弹突然飞进了碉堡。随着一声巨响,碉堡倒塌了,姜志一身体多处被倒下的夯土和石头压住了,他忍着疼痛从废墟里爬了出来,并且将卫生员也拉了出来,所幸的是,两人只是受了一些轻伤。“飞到碉堡里的是一颗穿甲弹,只是打穿了碉堡,并没有在碉堡里爆炸。”老人庆幸地说。让姜志一难以忘怀的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那时候我们还在山东抗日,得到消息之后,全军区一片沸腾,大家找来了鞭炮,噼里啪啦地放了起来,当天晚上,我们还吃上了多日不见的猪肉。”老人告诉记者,得知日本投降之后,他兴奋得整晚都睡不着,想着打跑了日本帝国主义,今后就会过上好日子。1946 年, 姜志一被安排到胶东军区战地医院的前方手术队,在多次战役中救治了众多伤员。1947 年, 胶东军区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3 纵队,1949 年改编为31军。之后, 他在解放战争中,跟随部队渡过长江,参加了上海战役。随后开往福建,8 月17 日解放福州、9 月20 日解放漳州,之后在漳州附近进行渡海作战训练准备解放厦门。1949 年10 月17 日,老人参加了解放厦门岛的战役, “当时我们带着两车弹药和十几个轻伤病号在厦门岛南岸公路遭遇了敌军飞机,子弹就打在我的脚边连水壶都被打穿,还有的炮弹飞进了弹药车里,好在旁边有步兵掩护,有惊无险,人员和弹药都没有损失。”现在,离休后的姜志一老人
 
  时常关注着国家大事,他经常叮嘱家人, 不要忘记过去那段艰苦岁月。“当年的战争十分残酷,你们现在的好日子都是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回来的,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热爱我们的国家。”老人说。
 
  (李夏薇)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