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有利于精简机构简政放权。南京撤销白下区、下关区,设立新鼓楼区、新秦淮区,合并后的两新区各有14名常委,相比之前一个区就有11名常委,领导班子人数大减。
2012年苏州沧浪、平江、金阊三区为姑苏区,县级市吴江市撤县设区。此次苏州调整行政区划可减少2个县级行政建制,有利于减少机构设置,总体上降低管理成本,提升行政效能。
扬州在区划调整后,广陵区通过简化流程、并联审批、提前介入、跟踪督办等方法,做到“关口前移、重心前移”,为重大项目开辟了一条快速通道。据悉,自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以后,扬州市向广陵区下放了529项市级行政权力,使之与邗江区实现相对等的“责权利”关系。据《人民日报》报道,苏州吴江区在乡镇撤并后,多个办事处人员从100多人精减到7人,改革措施跟进,“浓缩版小政府”向服务转型。
区划调整切忌跟风,需理智对待
与国务院已经批准的数目相比,等待撤县设区、撤县立市(区)、乡镇合并的地方也为数不少。例如,2015年初,江苏沛县“撤县建市”的事件引起热议,官方回应“撤县建市”实则是沛县县委、县政府启动撤县设市前期工作,真正调整“八字还没一撇”。
2015年2月,网上一则“江苏即将进行重大区划调整(讨论稿)”的网帖更为劲爆,称“撤销地级镇江市,宜兴市划归常州市代管,仪征市划归南京市代管,将靖江市和张家港市、常熟市、江阴市合并,成立新的江阴市……”,该传言也引起江苏省民政厅的两次辟谣。
关于江苏区划调整的各种声音从未停止,2015年7月南京江北新区获批成立,关于浦口区、六合区和栖霞区八卦洲街道区划调整的声音也屡屡出现。2015年12月22日,人民网报道淮安也正谋划并实施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清河、清浦区拟合并为清江浦区,洪泽撤县设区。
“在这种区划调整传言或建议热潮背后,其实是利益考量。”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肖泽晟指出,地方政府追求土地财政最大化的冲动是撤县设区重要原因。然而,利益衡量不等于理智的选择,更不一定能带来理想中的绩效结果。“如果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管理水平和财政能力不足,反而不利于县城的发展,使得县城的发展动力降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副教授郐艳丽说。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刘军强认为,撤县设区也有可能在就业、社会保险等民生领域带来诸多新情况。
《人民日报》指出,区划调整,不光要把好审核关,各级地方政府也应该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来应对行政区划变更后的问题,更好发挥区划变更优势。为了保持社会稳定,政府应该算整个社会层面的“大账”,而不是眼前纸面经济的“小账”,以收益补民生,以民生促稳定,减少社会失序带来的摩擦成本,实现整个系统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