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两部抗癌著作,重症患者自己成了自己的医生
“自己身体只有自己最清楚,癌症患者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病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检查、复查与康复治疗相结合至关重要。”卓承永笑着说,“多一条选择道路,就多一分战胜病魔的信心,更多一次康复的机会。”
采访时间被他定在下午3:00,今年已经70岁的卓承永是资深股民,“只有等股市收盘我才有时间,见谅啦。”
在北京玉泉路附近一个大院的石凳上,卓承永着装简单干净,开朗的性格不像已退休多年的老人,更不像15年的恶性程度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他调侃自己很忙,“早晨要锻炼身体,周末要去玉渊潭公园的‘抗癌乐园’做咨询。”股市也牵扯了他大量的时间。
1999年,卓承永遭遇了生命中最大的灾难——他被诊断为患有原发性肝癌,并且恶性程度高,病灶位置深,无法手术根治。“整整3天,我都在一个人散步。”亲人的鼓励和关心,使他开始正视自己的病情。在听从专家的建议后,他选择了当时已较先进的微波消融治疗法,治疗后病灶消失,各种指标也逐渐恢复正常。然而3年后,肝右叶发现新的癌灶。在采取同样的微波消融治疗后,上天好像并不想再多眷顾他,一年内癌灶复发3次。
“搞了一辈子‘电气自动化’,临了自己成了自己的医生。”卓承永说,那段日子里,接连不断的病情复发转移引起了他深刻思考,经过反复推敲,借助平时学习掌握的医学、药学以及国外医疗前沿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信息,终于在第三次复发治疗后的休息期间,研究了一整套针对自己的新的治疗方案。
“离开医院时,医生说得好,‘挺好,没事啦,养着吧’,但怎么‘养’,这里大有学问。”卓承永说,国外医疗的“首诊负责制”里包括医生对病人治疗后期的康复等等一系列诊治工作,“我们的癌症病人后期康复就显得相对薄弱。”
“自己要对自己的病情负责。”经过几年的努力坚持,卓承永按照自己制定的康复计划,结合自己身体机能的各项指标,自己配制服用药剂药量,终于遏制了反复复发的病情,灭活了的病灶被逐渐吸收至几乎发现不了的程度。如今卓承永每年都会定期到医院做一些常规检查,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理自己的身体。
在公园里与病友“话疗”交流,卓承永的康复治疗得到了许多病友的认同,自己也觉得能为新癌患者答疑解惑,帮助他们从绝望中寻找到一条治疗康复的有效途径。就这样,“自由咨询人”变成了“北京抗癌乐园”的“义务咨询员”。
从死亡边缘走过来的卓承永深刻感受到,针对个体不同,运用科学的治疗方法,癌症是可以战胜的。“为了帮助更多癌症患者,并满足他们对于癌症治疗知识和康复知识的渴求,我想把自己不断学习积攒的大量医学知识,结合自己总结的抗癌经验传授给更多的病友。”继《延长生命的秘诀》一书出版后,2013年,卓承永又完成了《抗癌好帮手——癌症康复治疗238问》一书。
如今,除了每天盯着大盘股指的涨幅,卓承永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接待各地乃至海外患者的各种咨询电话以及当面求助。卓承永说,目前医院过度医疗时有发生,很多癌症患者因病致贫现象非常普遍,有时一名患者不到半年就会花掉20多万元。“自己身体只有自己最清楚,癌症患者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病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检查、复查与康复治疗相结合至关重要。”卓承永笑着说,“多一条选择道路,就多一份战胜病魔的信心,更多一次康复的机会。”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