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症患者到抗癌“大忙人”
“癌症是可怕的,但得了癌症精神垮了更可怕。”孙桂兰说,癌症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敢于面对现实,寻找最佳抗癌方法。”
10月26日,周一早晨,位于北京东南二环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大厅里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肿瘤患者及家属,都把最后一线的希望寄托在了这所中国顶级的肿瘤治疗医院里。一楼大厅的咨询台旁,几个佩戴着明显标志的志愿者在忙碌地接待着众多患者及家属的咨询。
这些志愿者来自北京抗癌乐园,都是曾经的癌症患者,如今他们每周三天在这里为众多肿瘤患者答疑解惑,为他们点亮生命航路的灯塔。
“非常多的患者拿着小广告来咨询,问‘这个可信吗’‘那个有用吗’,我们就用自身的抗癌经验给大家解答。有病乱投医嘛,这时候一些正确的指导非常重要。”孙桂兰说,“有些外地患者经常因为经济能力等原因偏听偏信一些小广告,反倒耽误了疾病最佳治疗时间。我们一般都会告诉他们,这里已拥有亚洲最好的医生和医疗设备,要调整心态,相信科学,积极治疗。”
孙桂兰是个大忙人,记者联系她时,她还在赶往烟台的火车上,“去青岛参加抗癌乐园分园纪念日,又到烟台去了解那里的工作情况。哎呀,没有闲的时候。”经常这里刚下火车,拉着行李又要赶到那里去开会,同伴们调侃孙桂兰,“你比总理还忙!”她总会哈哈大笑。
今年60岁的孙桂兰看着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白皙的面庞,金丝眼镜后的一双明眸总带着笑容,健康的容貌让人无法想象她是一名乳腺癌骨转移20年的患者。
1995年,孙桂兰被医院诊断为乳腺癌中晚期,腋下淋巴转移7/8。她清楚地记得那天爱人从医生办公室出来时红肿的眼睛,医生断言:孙桂兰生存期只有半年。
手术后,大剂量化疗让孙桂兰苦不堪言,满头长发掉得一根不剩,严重的呕吐令她水米不进,白细胞指标跌到1000,身体虚弱到了极度。4个疗程的化疗,孙桂兰连一个也没能坚持下来。再忆当年,孙桂兰噙着泪水,“真的很感谢我的主治医生,当时他看着化验单,询问了一些具体情况,又看看我本人,说,‘这个量够了,先回去调养。’”第一个疗程的6针,孙桂兰只打了4针。
“其实医患关系有时很微妙,患者要学会与医生和谐交流,与医生交朋友。”孙桂兰说,“对于药物的反应,自己的身体能不能顶得住,自己最清楚。”和自己同时化疗的几个病友,有的坚持了几个完整的化疗,“白细胞下得太快,身体吃不消,没多久人就没了。”
走投无路之时,孙桂兰走进了癌症患者自己的组织——北京抗癌乐园,在那里,病友的鼓励以及对生的渴望深深地震撼着孙桂兰,想想日渐消瘦的丈夫和年幼的儿子,孙桂兰告诉自己要坚强地活。
整整20年,不论刮风下雨,公园里总能见到孙桂兰与病友们练习气功的群体抗癌身影。孙桂兰说,“告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放松心情,运用现代医学的科学理念及心理疗法融入抗癌气功的锻炼中,身体渐渐好起来。”
中国科学院基础肿瘤研究所周柔丽教授研究显示,在放松状态下以特殊呼吸模式练习,可造成人体内富氧环境,促进肌体新陈代谢,改善人体微血循环,加快血流速度。这样,当癌细胞通过血管时,有的会破裂死亡,也有的不容易着床,从而对癌症的复发转移起到预防作用。美国学者研究也表明,运动能抗癌是由于运动产生“致热源”。癌细胞对热的承受能力不如正常细胞,体温升高可阻止癌细胞生成,并将癌细胞杀死。
生命,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我要用自己和癌症做斗争的体会和经验,用自己微薄之力去回报社会,去帮助其他病友。”如今已是北京抗癌乐园常务副园长的孙桂兰,还担任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社会监督员工作,为癌症患者撑腰鼓劲,为他们的切身利益忙碌。
“癌症是可怕的,但得了癌症精神垮了更可怕。”孙桂兰说,癌症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敢于面对现实,寻找最佳抗癌方法。”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