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人力支出更具意义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然而各个公益创投的思路却是钱要花在弹药上。如果没有粮草供给,那么最终只会逼着各个公益组织做大弹药价格,回来补贴粮草。这是何苦呢?
做过公益组织的都会知道:公益项目最大的支出其实是人力成本。很多公益组织的场地多是热心企业和政府免费提供,所以场租一般都不会很多。一般而言人力成本会占到整个机构的支出的60%——75%,寄希望于资助25%——40%的物资成本,去让公益组织自己去解决人力成本是不现实的。
如果政府主导的公益创投想做出影响力,其实应该将资助方向转向资助人力成本,让机构可以放开手脚,最大限度地向社会筹款、募捐、推广其项目,争取最大的支持。公益组织为了留住工作人员,也会尽全力去拉动更多的资源,做衍生项目,以便项目结项之后还可以用项目养人。
辅导和支持是有效资助关键
公益创投的资助方应该提供足够强有力的辅导和支持。如果我们定位于支持公益的创新投资,那么针对公益机构的创新能力,是否应该提供一些适当的培训呢?比如,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创新的案例是怎样的、我们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如何做社会调研、如何分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和用创新的手法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如果还是简单地认为公益创投只是简单地做个审核、资助、评估,那么被资助方做了这个项目之后,可以获得的经验和能力的提升就会非常有限。
公益创投的资助方应该考虑如何通过资助公益组织做公益项目之后,获得项目的计划、执行、监督、控制能力,对机构的服务项目开展都有裨益。通过一整套的资助体系规范公益组织的运作,并且通过定期组织交流会增进各个项目执行团队间的交流,邀请在特定领域有一定经验的公益组织负责人和专家分享他们的案例经验,让被资助方甚至可以借鉴兄弟组织的经验,不断提高机构本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解决社会调研能力的短板
浏览过百多个公益创投资助项目的项目计划书,基本没有呈现做过需求调研的痕迹:一、做过怎样的社会调研;二、社会调研的方法是怎样的;三、社会调研的数据分析结果呈现怎样的问题;四、最关键的问题是哪个;五、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怎样的途径可以获得解决;六、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做的服务和解决问题有什么关系。
当这些前期的调研没有做的情况下,项目的内在关联性就不强,如何自圆其说成为每一个写项目计划书作者最头疼的事情,而且基本都是在三五天之内就赶出来的项目计划书,计划书的质量也可想而知。
如果公益创投资助的项目都是五十万乃至百万级项目,不仅可以用海选、媒体宣传、专家评审投票等形式吸引大家的注意,还能形成有效监督。项目哪里不好,大家都可以来吐槽,提高参与度,项目必然更加完善。在这样一个氛围下,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申请的组织也会敢于投入资源去做社会调研,做出来的项目技术书也会更有质量。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