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艺术家
郑渊洁:做公益就是最高端的理财
2015-11-05 17:32:57    公益时报

1.jpg

   ■ 本报记者 菅宇正

 

  郑渊洁,被称为中国的“童话大王”,自1985年创立《童话大王》月刊以来,该刊物累计出版超1.5亿册,2012年以2600万版税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他笔下的《皮皮鲁总动员》销量在2006年名列全球第四名。同时他也是一名慈善家,汶川和玉树地震中,他都第一时间为灾区捐款;2008年为贫困儿童创作的短文《红枣女孩》,在博客上的点击超600万,从而引起东方卫视和希望工程的立项,募集了5亿元善款,创造了一个奇迹,并获“希望工程”特别贡献奖。同年,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向郑渊洁颁发“中国慈善楷模奖”。

 

  2015年10月23日,在湖北恩施板桥镇大木村小学启动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六个核桃·读书慧”公益项目启动仪式上,郑渊洁作为活动的爱心大使出席,《公益时报》对其进行了面对面专访。

 

  面对记者,郑渊洁聊了很多,关于自己的成长经历、对教育的看法以及对公益的理解。与之交谈过程中,除了白发,很难在他身上找到岁月的痕迹,幽默的话语、跳跃的思维,都与他已过花甲的年龄不相符。正如郑渊洁自己所说,他的心理年龄依旧停留在6岁的孩童时代。

 

  汶川地震发生后,郑渊洁收到儿子郑亚旗的电话,要求他为灾区捐款,这让郑渊洁为难了,他心疼他的钱,他也害怕这些钱无法真正到达灾区,到达受灾群众的手中。但是儿子郑亚旗却说,钱送不到,可以捐物资,你要以身作则。就这样,郑渊洁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肉疼”的捐款——38万元。

 

  “‘肉疼’之后,是我一直求而不得的‘幸福感’。”郑渊洁直言,搞文学创作30多年,有名有利,但一直在追求的“幸福感”却总是求而不得。他说:“但是当我把钱捐出去,我却真切感受到了‘幸福感’。这件事对社会有意义,能够靠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需要被帮助的人,这种感受是我从来没有体会过的。”

 

  拿版税奖励作家

 

  对于做公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很少有人会把公益形容为“最高端的理财”。对此,郑渊洁是这样解释的:“从第一次汶川地震的38万捐款,到玉树的100万,再到如今持续的捐赠,让我对公益的理解不断改变。有人问我为何捐款,钱捐了可就没了,为何不拿来理财?我的父亲是山西人,我的母亲是浙江人,我生来就是‘钱商’和‘票号’的结合,怎么可能不会理财。用自己的钱做公益,就是最高端的理财。我觉得这些钱捐赠之后,对我而言不是失去,而是占有。因为这些钱对社会是有意义的,公众知道这些钱是我捐的,所以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永远都是我的,无风险!”

 

  “我现在不光捐款、捐书,还在筹备成立‘郑渊洁文学奖’,用我这些年赚的版税作为初始资金,交给专业信托机构,把每年获得的利润用于奖励在文学方面作出贡献的作家,就像诺贝尔奖一样,让这些钱可以循环不断地为社会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大家都会记得我,这是多么大的回报。”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