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企业家
李嘉诚的公益情: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2015-12-16 11:44:14    汕头日报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奋斗生涯中,李嘉诚先生以其精睿的商业智慧打造了一个巨大的商业王国,每天的时间安排精细到以分钟计算,但李嘉诚每次出现在大众面前时,都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他坦言,自己是快乐的,内心平静。

 

  这份平静来自哪里?来自于“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人生态度,来自于“在工作上得到的金钱除了足够家人生活使用外,其它的钱有正确用途,能够帮助别人”的自足之心。

 

  为了心无旁骛做慈善,上世纪80年代,李嘉诚基金会应运而生,李先生把三分之一优质资金放在基金会,全情投入教育、医疗等慈善事业。至今,基金会项目捐款逾200亿港元,当中87%用于大中华地区。

 

  长久以来,由基金会推动的许多社会公益项目从汕头“启航”,又从潮汕辐射到全国各地。

 

  人间有情——

 

  “能够帮助贫困病人减轻痛楚,实在是有意义的事。”

 

  “有能力选择如何作贡献是一种福分,大家要共同珍惜。”在《万变社会不变承诺》一文中,李嘉诚这样阐述自己对慈善的理解。

 

  1998年11月,在李嘉诚的倡导和资助下,汕头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成立,成为全国首家宁养服务机构。李先生曾对媒体谈起过设立宁养院的初衷:一个非常冷的冬天,一个朋友患肿瘤,进了私家医院,我探望他,他看见我非常高兴,双手拉着我的双手,要我坐在床边;朋友后来睡着,拉着我的双手也没有放开。我心里想,这个朋友很富有,得到很好的医疗照顾,但因肿瘤而痛楚不已。内地贫穷的癌症病人没钱接受治疗,生活怎样过?于是立即想到开展宁养服务,我不喜欢“临终关怀”,改为“宁养服务”。

 

  如今,“人间有情”宁养服务计划已开展了17年,在内地及香港建起40所宁养院,为无以计数饱受病痛折磨的晚期癌症患者送去温暖和关爱。李嘉诚告诉宁养院负责人:“现在使用的药可帮助病人减少80%的痛楚,假如新药可帮助病人减少90%痛楚,即使价格贵一倍,你们也不用问我,立即转用新药。能够帮助贫困病人减轻痛楚,实在是有意义的事。”

 

  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办副主任、宁养项目主任李曼红2003年加入宁养团队,至今的十多年里,为晚期癌症患者服务是她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由于接触的晚期癌症病人多,许多义工与患者、家属感同身受,常常压力巨大,倍感艰辛。

 

  “每年春节前,宁养院每位义工都会收到李先生亲笔署名的来信,让人倍感温暖。”李曼红说,李先生的信每年都有不同内容,他感谢每个人的身心付出,也鼓励大家积极投身这项济世工作,他在信中写道:“我们是宁养的同路人”。

 

  病人们对李先生的敬意亦无以言表。2003年,一把制作精美的维吾尔族传统乐器都他尔,被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生带到汕头送给李先生。这把都他尔是新疆晚癌病人阿里木·木里提在生命最后阶段亲手赶制出来的。阿里木叮嘱医生,务必把乐器送到李先生手里,以表达他对李先生的谢意。

 

  星星之火——

 

  “我还留下有生命的基金会,足以长久地进行公益事业。”

 

  在偏远荒僻的山区,有人终其一生不曾看过医生,有人处在吃了饭就吃不起药、吃了药又不能吃饭的窘境。1998年5月,李嘉诚先生作出令贫困病人重燃生命希望的决定——由基金会资助,由汕头大学医学院及其5所附属医院执行,对全国贫困地区的病人实施医疗扶贫,为那些有病但得不到基本医疗保障的贫困患者送上康复的一道曙光,也对条件薄弱的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对口支援。

 

  医疗扶贫行动首先在潮汕贫困农村展开,逐步辐射到全国各地。至2015年底,出动各种形式的医疗队1495次,发动志愿者5.7万名,志愿服务超过25万小时,为63.5万名贫困病人送医送药;创建了首个农村服务模式的脑瘫儿童康复中心,治疗儿童逾600名,开展各类免费手术1.3万例,累计捐赠药品逾2100万元;建立了31个扶贫基地和141个扶贫点为开展各项公益项目活动提供保障,培训了81名基层医护人员。2012年,“汕头大学医学院医疗扶贫行动”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为中国公益慈善最高政府奖。

 

  宁养服务、医疗扶贫行动、“关心是潮流”农村扶贫医疗计划、“重生行动”全国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手术康复计划、健康快车、彩虹计划……这些项目在李嘉诚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将星星之火带到了全国的各个角落,受益的贫困地区群众至今已逾2000万人。

 

  李嘉诚曾说,一个理想的人生,应该是站得牢,挺得腰,走正路,有理想。“假如我是一盏灯,能够照亮一条路就好了。而且,我还留下有生命的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拥有自己的资产,足以长久地进行公益事业。而我的儿孙,谁都不能从基金会得到任何利益。”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