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步入白宫
从容参政
陈纳德一生清廉,没有留下多少财富。他谢世后,才三十出头的陈香梅带着两个女儿,思绪一片迷惘,她说自己犹如落水者想抓一根救命稻草。痛定思痛,坚强的陈香梅决定开辟属于自己的天空——她虽以自己是陈纳德将军的夫人为傲,却不愿只是依赖陈纳德的名声。
在美国种族歧视的白人世界里,只有坚持、勤奋、勇气和忍耐,才能站住脚。香梅女士在华盛顿乔治亚城大学城编写中英文字典,并学习演讲;她以个人经历和中国问题为题,在全美作巡回演讲;她的自传体英文版的《一千个春天》在纽约出版后,很快成为畅销书,一年之内重印20次。
陈香梅步入美国政坛,纯属偶然。陈香梅才能出众,共和党和民主党都想将她罗致旗下。此时共和党成立所谓的少数民族委员会,希望她入党做少数民族工作。陈香梅提出一个先决条件,谁能够把车位给她拿回来,她就加入哪个党。原来,陈香梅在学校工作,本应属于她的车位,学校却配给了白人,这让她难以接受。后来,共和党帮她要回车位,她就信守诺言,加入了共和党。
从此以后,陈香梅从容步入华人参政的社会。四十多年来,她先后成为白宫肯尼迪、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等八任总统的朋友。她最早出任肯尼迪政府难民救助总署主席,成为第一位进入白宫的华裔官员。尼克松政府时,她出任共和党行政委员和财务副主席。以后,她又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进军政界、商界,孤身奋斗,百折不挠,成为美国当时最成功的华裔女性。
陈香梅总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走到哪里就成为哪里的亮丽风景。她女儿陈美丽告诉我,小时候她问母亲为什么总要精心打扮,母亲说:衣着很重要,漂亮得体会吸引别人的目光,在白人的统治地方,更要让他们感到华人是美丽而有教养的。陈香梅经常出席美国参众两院等的重要会议,穿得艳丽一点,会议主持者就会注意到,当你举手时,你才有机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政见,让社会了解你的想法,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3 穿梭两岸
沟通中美
陈香梅在海峡两岸及中美两国间知名度之高、活跃时间之长,恐怕无人出其右。邓小平曾说:“美国有一百位参议员,但只有一个陈香梅。”
自尼克松总统叩开中国大门后,中美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陈香梅回忆自己1980年第一次回中国的情景时说:“当时里根刚当选美国总统,希望和中国有所沟通,我成为这方面合适的人选。”
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侨委会主任的廖承志先生,和陈香梅早有书信往来,一别30年,他很想见一见这个时任美国共和党少数民族全国主席的外甥女。新中国驻美第一任大使柴泽民带来了邓小平的请柬,邀请陈香梅访问北京。陈香梅立刻向里根报告,里根任命她为总统特使。于是陈香梅带着里根的亲笔信访问北京。尔后的岁月,只要中美之间发生摩擦,人们总能看到陈香梅矫健的身影,她参与和见证了众多重大历史时刻,成为中美交流的友好使者。
海峡两岸同胞交往如今成为常态,而且实现了直航。但当时由于人为的因素,两岸同胞骨肉分离,天各一方,被整整封闭隔绝40年。“听说,开放海峡两岸探亲最早是您提出来的,是吗?”对我这个问题,陈香梅略有所思后说:“开放海峡两岸探亲是我在同蒋经国先生会见时正式向他提出的。我对他说,很多人从大陆来台已四十年了,多数人已垂垂老矣,他们在大陆的亲戚、长辈也是七老八十的人,如果不让几十万1949年从大陆来台的人回家乡看看,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这在历史上将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起初蒋经国对探亲的答复是‘此事牵涉很大’,沉默片刻后他又说‘可以考虑考虑’。后来我到中国大陆,向邓小平先生以及其他领导人提出同样的问题,北京方面明确表示可以考虑。”经过陈香梅多次传话,最后终于开放了台湾往大陆探亲访友。陈香梅说:“这件事使我非常高兴,许多认识与不认识我的台湾同胞,都写信向我道谢。当年接受我的建议并作出开放两岸探亲决定的蒋经国先生,生前多次流露想回大陆祭扫母亲墓的愿望,但最终仍未实现,这真是人世间的一件憾事。”
“我相信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两岸同胞的交流,海峡两岸一定会统一,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陈香梅满腔热忱地希望两岸年轻人多交流,增加文化认同感,让伟大的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