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发展给佛教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佛教如何在这个时代当中找到符合佛教发展的位置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我们平常说的最多的就是慈悲为怀。那么佛教还有一种巨大的功能叫作公益功能,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利乐有情”。
在当今这个时代,佛教就应该帮助弱势群体,关怀弱势群体,做好服务于时代的这个准备,推动全民公益的理念,参与推动公益事业的进程。什么是公益?公益应该是一种社会责任,慈善应该是来自内心的善良和光明。我们都在思考,都在寻找生命的信仰,生命的信仰是什么?是公益,是慈悲。公益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发展的希望和方向,公益是这个社会的根。慈善是每个人内心的风光,内心的天地。每个人怎样活下去?因为内心还存在着善良、存在着道义、存在着公益,它不光是一些理念,不光是一些关爱和帮助,更是一种命运的动力。所以说把公益当作生活的信仰就对了,用善良当作生命的动力,这才是正能量。
现在不管是网络上还是微博里很多法师都在参与公益慈善。这些年国家、社会面临的一些自然灾害和一些慈善项目,我们佛教团体都站在了前列,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我们也在想我们这个佛教怎样找到更好的方向、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成立专业的公益慈善机构,组织有经验的人来做,或者说应当大家来做,是能够推动着全民公益的。
人生活什么?快乐每一天,幸福每一天,不辜负我们走过的每一天,这才叫尊重生活。如果烦烦恼恼的过每一天就是对生活的亵渎,或者对生活的误读。简简单单、快快乐乐,幸福平安的过好每一天,这才是幸福的根本意义。所以说我们需要佛法,我们不需要佛法的神秘,我们需要佛法的神圣。佛法的神圣让大家从生活中找到生活的希望,从生活中找到生活的温暖。真正经历过生活,真正走过生活,体味过生活,这就是佛法的神圣。佛法的神圣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活着。幸福地活下去,这才是佛法的根本、真正意义。
每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集合起来之后就是巨大的。能推动什么?能改变什么?能创造什么?从媒体慈善、企业慈善到个人慈善,时代在变迁,慈善的方式也随着时代在变,佛教的公益慈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用起了微慈善,要允许我们作为普通的个人参与公益,参与慈善,这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我们赞美那些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和推动慈善事业的人,我们就给他们鼓掌,但是也要留一点掌声给自己,留一点信心给自己。我们是普通的网民,我们一样快乐的参与慈善,一样快乐的推动慈善,这就是公益事业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推动全民公益的进程。让社会各界更理解、更友好、更关心、更包容全民公益。如此,才是一个温暖的世界,全民公益才是我们要要的一个社会状态。所以说需要那些高调慈善的人,需要那些高调慈善的企业家,企业。
我希望国内出现更多的慈善组织,为企业家们做慈善打下平台,为我们普通网友提供更多的便利。天下善良是一家,你参与你才存在。大家都在思考怎么样参与慈善,所以说以后会有更多的慈善机构出现。我们应该祝福、参与和期待,因为这些慈善机构更专业,更有操作的价值和实践的意义,他能够把我们的慈善的意愿去承担,他们是很伟大的。 (释恒洋)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