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梅”写不尽的传奇
◎ 编者按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观礼台上,当看到整齐划一的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来,装载现代化武器装备的车队开过来,陈香梅热泪长流。作为海外华人,她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而那难忘岁月中的诸多往事,也一幕幕闪现在眼前——
◎ 陈香梅简介
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中国海外交流协会顾问、中华全国妇联名誉顾问。1925年出生于北京,她是“中央社”的第一任女记者。后来成为抗日名将美国飞虎队司令陈纳德将军的夫人。她是著名社会活动家,为海峡两岸、中美关系沟通起了较大的作用。著有《往事知多少》《留云借月》《一千个春天》等。
乙未中秋前夕,我在沪上金茂大厦拜会著名华侨领袖、美国“飞虎队”陈纳德将军夫人陈香梅女士。陈香梅此次来中国,是应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在北京,习近平主席向她颁发了抗战纪念章。在电视上,见到年逾九旬的香梅女士坐在轮椅上,人也比以前胖了不少;三年多未曾谋面,陈香梅变化不小!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对她格外牵挂。
与陈香梅交往已有20多年,她的谆谆教诲,她的知遇之恩,一直激励着我,我俩是真正的忘年交。在金茂大厦,一直担心她身体的我,松了一口气,我发现她虽然行动略微不便,谈锋亦不及当年,但气色还不错,思维依旧敏捷,记忆依然清晰。
我问陈香梅,习近平总书记给你授勋时讲了什么话?她兴奋地答道:“习主席十分亲切,满面笑容,他双手紧紧握着我的手说:‘感谢您多年来为祖国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请多多保重。’”香梅女士说获颁抗战纪念章,代表了中国对所有为抗战胜利付出努力的英雄们的肯定,她感到非常骄傲。当我问及在观礼台看阅兵式的感受时,香梅女士有点激动,她说看到整齐划一的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来,装载现代化武器装备的车队开过来,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几次流出了热泪,祖国强大了,被人欺凌的时代永远过去了,作为海外华人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而那难忘岁月中的诸多往事,也一幕幕闪现在眼前——
1 重返桂林
缅怀故人
陈香梅出身名门,她的外祖父廖凤书与廖仲恺是兄弟,廖承志是她的舅父。她19岁成为“中央社”第一任女记者,在釆访陈纳德将军时,陈香梅为他的英雄气概以及打击日本法西斯、支援中国人民抗战的正义感深深打动,敬佩不已。因仰慕抗战英雄,成就了“飞虎将军”陈纳德与中国少女陈香梅的一段忘年情缘。22岁时陈香梅冲破世俗和家族的重重阻力,毅然与年长自己33岁的美国将军陈纳德相恋,结合,成为当时上海街头巷尾市民议论的大新闻。
陈香梅说:“陈纳德是唯一的自始至终参加中国抗战的美国将军。他在华创建的‘飞虎队’,以桂林秧塘机场为前沿基地,用美军标准训练中国空军,痛击日本战机,给日本空军以沉重打击,战绩辉煌,威震敌胆。最初飞虎队只有45人,到后来发展到400余人,其中200多人在抗日战争中献出了生命。至抗日战争结束时,这支队伍共击落、击毁日机2600架,击沉、击伤敌舰船44艘,击毁军用商船223万吨位,击毙日军66700人,从根本上夺回了制空权。”这是多么显赫的战绩啊!陈纳德将军因此扬名世界。
我问陈香梅你们怎么会到桂林去的。陈香梅说:“桂林是大后方,抗日战争时期,兵荒马乱,为了躲避日寇暴行,才十多岁的我就与众姐妹从香港跋涉数千里,一路上与难民相伴,历经磨难。时常有日本飞机的沿途轰炸,不少同胞被炸死,我们吃尽了战乱之苦,才抵达广西桂林避难。”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因为采访,陈香梅有幸结识陈纳德将军。
陈纳德将军于1945年8月8日离开中国,在中国共生活了8年2个月零8天。1958年7月27日,陈纳德将军逝世,美国国防部以最隆重的军礼将其安葬于华盛顿阿灵顿军人公墓。他的墓碑正面是英文墓志铭;背面是用中文写的“陈纳德将军之墓”,这是阿灵顿公墓中唯一的中文文字。
此次参加完阅兵式,陈香梅就携女儿陈美丽去桂林参观当年桂林秧塘机场美国“飞虎队”指挥所旧址,那里如今已成为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不久前正式开园。
走进遗址公园纪念馆,陈香梅第一眼就看到了矗立在纪念馆大厅中央的汉白玉雕像。雕像正中央表情坚毅的正是陈纳德将军。坐在轮椅上的陈香梅,深情凝望着英姿勃发的丈夫雕像,为他献上鲜花,向他轻轻点头,伸出手轻轻地抚摸他,眼眶早已湿润。陈香梅母女重返抗战英雄陈纳德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追忆英雄的峥嵘岁月,祭奠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飞虎队英烈,感慨万千。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