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人物
明贤法师:慈善是利他无我的精神
2015-10-30 09:37:33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讯 从我个人的只是解构这方面理解,我觉得但凡社会上所有的慈善精神,可能绝大多数是来源于佛教精神的。比如说在佛教的教义里面,要无我,要利他,这本身就是一个慈善精神的总源头。但凡有自私心理,就不可能去利他,而利他,又是佛教必须要有的一种精神,修行都是围绕这个展开的。所以整个的佛教的修行系统,应该说就是一种利他的修行过程。佛法就不用说了,比方说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忘失菩提心,修诸佛法,是明魔业。所谓菩提心就是说,我这个修行,是为了利益众生才去修行,这样的修行,才能有成果。所以从根本上来讲,佛教的所有的修行,都是基于慈善精神的。所以守培法师有一句话,他说佛教不光是不反对慈善,而且甚至于世间社会上绝大多数的慈善精神的来源都来自佛教。

 
  像大众佛教里面的修行善法,比如说六度万行,其中第一条就是布施,布施就是布施饮食、医药、放射、玩具、衣物,各种各样的。但凡大众有需要,都要去布施。 而且还分成内施、 外施,所谓外施呢就是自己拥有的财务,这样去布施。内施就是以头目脑髓,以自己的自身性命,为了保护众生,而去进行布施。所以不光是一般的慈善,而且这个慈善甚至于要付出以生命为代价的这样去做,以自己一生的信念为代价去做。所以说,就我个人来理解佛教和慈善的关系,我认为是绝对密不可分的。即便是上座部, 或者是其他语系的佛教,其实慈善精神也是主线。 没有见到说,哪一位信佛的人,看到别人面前有难见死不救,这是极少数的。
 
  包括南方佛教,我们通常所说的南传佛教,甚至于有就是说以资力,以自己来成就为核心的,但事实上,这些法系里面的慈善精神,也还是从头到尾,都充斥在修行过程其中的。所以简单地说,就是忘失了慈善精神,真的不是佛教精神,它们是分不开的。
 
  北海禅院,地方要偏远一些,我们虽然是内地的佛教力量来组织建设这个寺院,但实际上寺院所处的位置呢,在青海湖边。寺院的环境非常好,但是周边的供养啊,还有护持的力量有限,人口也稀少。所以寺院呢,对于慈善事业,只能够说是尽力而为,大的计划,即使有想法,也恐怕很难以实现。所以早期的慈善事业呢, 都只是围绕当地的情况。比如说汶川地震,尤其是近来玉树的地震这种情况,寺院里那个地方,只有几百公里,那么我们就租了车, 买了大量的帐篷啊,这些物品啊,就直接地送过去。
 
  再还有一些关于,对当地民众的衣物,有的少量的钱财、药品等等的,这样的进行我们的慈善事业的推动。往后具体的事业呢,我们想侧重于对于当地的一些学生的教育,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在寺院的周边,我们发现有很多失学的儿童、少年,包括青年人,如果是说能够有比较好的机缘,我们愿意去推动。再其次,关于当地民众的生活,因为周边还存在一些游牧的,那样的一些民众,他们的生活相当的不稳定,能够稳定的过生活,有住处,有房子,有水,这些都还需要一个过程去努力。
 
  再一个就是关于藏区的老年人,当地有27个民族,非常多元,以藏区为主,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有些贫困地区, 是让人堪忧的,所以都有类似的一些计划。我们这些计划呢,可以说都跟西部有关,本身我们北海禅院,就相当于援建大西北的一个项目,所以寺院建起来,难度比较大,周边可以做的事情,也非常非常之多。现在呢,苦于我们自己的这个能力有限,只能够竭尽全力,这样去开展。(释恒洋)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