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草根慈善
让·德·米里拜尔:一位外国老人的大爱情怀
2015-10-23 11:52:51    

   慈善公益报讯 (胡运森)2015年10月14日上午10时,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遗体捐献大厅里为一位外国老人举行追思会暨遗体捐献仪式,陕西省慈善协会名誉会长陆栋、副会长孙忠信、慈善专员耿庆义等出席,西安、巴黎等地各界人士近300 余人赶来再见老人最后一面。

 

  他是法国人,却在西安资助许多学生;他曾获拿破仑勋章,却被评为“中国好人”。生前在西安教书生活40年,身后又将遗体捐赠给医学院,永远留在了这个他热爱的地方。他就是西安外国语大学96 岁法籍老教授让·德·米里拜尔。

 

  中国的智慧和善良吸引他来到西安

 

  1919年,让·德·米里拜尔出生在法国巴黎的名门望族,没有结过婚,没有子女,是博士学位,学了十几种语言,游历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2015年10月10日14时05分,这位法籍老教授让·德·米里拜尔与世长辞。

 

  “让”,是朋友和学校师生们送给他最简洁的尊称。作为第一批中法交流的专家,让57 岁来到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一直到65岁退休。

 

  让非常热爱中国,他曾说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在香港学汉语的时候,非洲非常贫瘠,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给非洲提供贷款,有些很富裕很发达的国家贷款都有利息,但只有中国不要。就这样,让的心理发生了变化,也影响了他的思想。

 

  还有就是毛泽东提出的“为人民服务”。他觉得这是一个有潜力的民族,一个伟大的民族,这样的民族一定会引导世界。1984 年退休后,让放弃法国优越的生活,继续留在这片让他怀有深厚情结的土地,一方面从事中国文化研究,一方面积极促进中法间的文化交流。

 

  为表彰让在中法文化交流中的杰出贡献,1994年5月5日,法国驻华大使弗朗索瓦普莱森专程来到西安,代表法国总统将一枚拿破仑勋章授予让。让获得这枚代表法国最高荣誉的勋章后,又转赠给了西安外国语大学永久收藏。“将这枚勋章永远保存在中国,让中法文化交流就像这枚勋章一样永远流传。”

 

  1997年6月18日,让获得了中国永久居留证,成为该省第一个获得在中国拥有永久居住权的外国人。当天,他动情地说:“我要向所有使我有幸成为中国永久性侨民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1940年的6月18日,戴高乐将军在伦敦号召法国人民起来抵抗,给法国一个希望。我感激你们选择这个日子发给我永久居留证,她象征着中法人民之间永久的友谊!

 

  著书立作传播中国文化

 

  工作之余,让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从中国的老子、孔子以及中国人从历史到现在的生活方式及情感等,进行了多方位的学习研究,完成了《明代地方官吏及文官制度关于陕西和西安府的研究》专著。这部专著在法国出版后引起学界轰动。后被陆栋、郭太初教授等译成汉语出版,成为我国第一部研究明代西北地区断代地方史的学术著作。

 

  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外,让对中国医学有着浓厚兴趣。在对中国医学历史资料的学习研究中,他以一个西方人的眼光,写成了《简明中医外科学》《中国古代社会与传染病》两部著作。同时,他又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浓缩在《中国传统文化精要》一书,介绍给了法国人。

 

  除了著书立说,这位善良热心的法国老人,他还有许多参与中国慈善公益的故事。据郭太初教授说,一次让在路上发现马路上的井盖被人偷走了,让怕行人不小心掉进井里,就站在井边提醒过路的人,自己还从路边捡石头和砖头,将井盖周边围起来。这一举动也感染了身边的人,大家纷纷帮助他将井盖作了围墙。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