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讯 (焦述)云峰寺位于太行山腰,红旗渠畔,在林州,做慈善的人们没有不晓得这个寺庙的,是的,云峰寺是以慈善的形象呈现在红旗渠畔的。
当笔者去访问云峰寺的主持释净缘,方知道她是一位女性,是人们通称的一位尼姑,且是这个寺庙的主持。
她对笔者讲,慈善对于出家人来讲,就是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要夸耀的……她特别强调:“我做慈善,并没有觉得他们(被帮助的人)是被救助的人。因世上有了他们的苦难,方有了你的功德。在成功的路上,他们就是你的菩萨。”
释净缘以为,自己做的慈善事,不用宣传,那是很平常的日常生活。笔者还是以为仅这种对慈善的观念,就应该弘扬光大。
释净缘原名叫陈健丽,是1997年在山西太原市出家的,那年她刚18 岁,一个女孩子的花季年龄。之前,她在一家企业上班,还做这家企业刊物的业余编辑,平时爱写诗歌和散文,向往着一个美丽的作家梦。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走进位于太原的广仁寺,这是佛教的寺庙,寺庙里的出家人专心念佛的场景,寺庙一带绿郁葱笼的优雅环境,特别是寺庙里的佛教文化,无不吸引着少女纯净的心,多么圣洁安详的境地,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还能学到许多知识,更能弘扬慈悲善良,这不是自己钟情的地方吗。就这样,18岁的姑娘冲破重重阻力,终于如愿以偿出家了。
陈健丽出家后更名为释净缘,为弘扬佛法,于1999 年跟随师傅来到林州市的云峰寺,有幸的是,2004年,释净缘考进了大学,专攻佛教学,成为华夏大地第一代佛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那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刚开办宗教学的第二年,释净缘就进入了这家学府主修佛教专业。
在人民大学完成学业以后,释净缘又返回到了云峰寺,这时间,她不仅只是每日认真地做佛事,念经文,而是将佛教的慈悲善良升华至一个崇高的境界,作为修行的宗旨之一,引领着寺庙的前路和自己的言行。
作为佛教界人士,释净缘以云峰寺为基地,发起慈善团体,他们的宗旨是:集十方善信之乐施,行利乐众生之善举,抱着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心愿,造福社会。他们将满腔热忱致力于服务社会,造福百姓的善举。她们宣言:我们是践行菩萨道的慈济人,相聚在慈悲佛陀的面前,唤醒尘封的心灵,点燃了心中自性的慈善大爱,令身处逆境的人们找回信心。令贫病无依的弱者获得依靠,让孤独哀伤的脸庞重现笑容。
不仅如此,释净缘与她的云峰寺把被救助的弱势群体当作了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同胞,与自己平起平坐的至爱,她们宣称:我们是知道感恩的慈济人,没有施恩于人的傲慢,在感恩中敞开心扉,彼此关爱,愿我们对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恩,感恩自然的馈赠,感恩父母的哺育,感恩师长的教诲,感恩国土的滋养,感恩众生的成就,感恩三宝的护佑。
是的,云峰寺与释净缘是懂得奉献的慈济人,在修学的菩提道路上,播撒着慈善的种子,使慈善在这方沃土生根发芽,渐成气候。
释净缘说:佛教“慈悲为怀”,所谓“慈悲”,“慈”是无缘大慈,给世界所有的众生温暖、幸福与快乐;“悲”是同体大悲,拔出一切众生的烦恼与痛苦。慈悲不只是对有缘人,对冤与亲都平等,无分别心,把他们的痛苦看做自己的。
“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在这种信仰下做慈悲济世的事,在慈善事业中修学菩萨道,成就自我。
在如此高尚圣洁的观念的光泽引导下,云峰寺与释净缘多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做着慈善事业。小事到对一个人,一个家庭的行善救助,大事到对人民对国家出现的天灾人祸的竭力相助。例如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侵扰,云峰寺在宗教界带头捐款80000余元;2008年汶川地震,云峰寺捐款68000 余元;同时捐物资折款30000余元;2013年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地震,云峰寺第一时间捐款48000余元;2015年发生在天津滨海新区的爆炸恶讯一传来,云峰寺竭尽全力,予以人力物力的鼎力相助……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