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园北三社区有这样一位居民,大伙儿不叫她名字,却叫她“闺女”。她组建了“80后”义工社,先后自己出钱出物5万余元,不计辛劳扶贫济困、帮老助残,开展亲情式服务……这个人就是张梅。2011年她在社区内成立了“80后义工社”,2013年加入了顺义区社区青年汇,成为一名专职社工。
80后义工社成立之初张梅东奔西跑磨破了嘴皮,才招募了6、7个人,大家都为她的这种行为感到不理解,张梅并不气馁,联系居委会深入调研,找准志愿服务突破口,发放问卷,了解到了居民的实际需求,2010年4月自己出资2万多元为社区居民免费发放印有常用电话的收纳袋。
接着,她又和社区计生专干联系,为社区新婚夫妇、新生儿赠送新婚大礼包,包括新婚知识和婴幼用品,当然这些东西也都是张梅自己掏腰包免费发放的。在她的带领下,现在“80后义工社”在不断地扩大,志愿者人数也逐步在增加,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也逐步在完善,服务辐射区也在逐步扩大。截止到现在80后义工社一共有社员108人,涉及理发、电器维修、电脑维修、法律援助、职业介绍等8个领域。
其他上榜人物
杨勇,北京941路公交车司机。2015年5月18日上午,杨勇驾驶公交车时突发心脏病,他用最后的力气踩下刹车,把车子稳稳地停在路边,保住了车上20多名乘客的安全,他自己却晕倒在驾驶座上,后经医院抢救无效去世。
吕士旺,国家电网顺义供电公司综合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2006年,吕士旺和妻子参加关怀艾滋病人的孤儿的活动,请正上初一的小仕帅到自己家感受家的温暖,之后把这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家人,不仅长期担负他大部分的学习费用,还给予亲情和健康的人生引导。现在,小仕帅已经考上了大学,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杨海华,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二台子村村民。她带领村里妇女自筹资金建起养猪场,钻研、掌握养猪技术,形成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市场和收入。她还和村民结对帮扶,毫无保留地教授技术,并提供饲养配方和防病疫苗。在猪肉价格下跌时,她自掏腰包补足村民卖猪的差价,信守承诺。
赵世良,原北京矿务局地质勘探队高级技师。37年来,他义务为人修理家电50余种3000多件,没收过一分钱,足迹遍布北京市19个区县。为找配件他奔波于各种配件市场和旧货市场,他还钻研修理新型家电,撰写了11本技术资料,编写了《家电中英对照大全》供人参考。
责任编辑:b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