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管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有多大,所有组织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资金来源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的问题。因为政府购买服务,而服务是有活动的期限的,所以组织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还是需要考虑提高自身的优势,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保障资金来源的稳定性。
收费标准怎么制定?
影响收费标准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服务对象的富裕水平,另一个是组织的发展状况。目前一般中端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组织收取的费用相对于市场价格来说较低。
北京某养老企业表示:“将价格定得低一些是为了把服务面做大,先把自己品牌打出去”。如果组织服务的对象是中高端的老年群体,则价格也会稍高一些,同时服务质量和专业程度也会相应更高。
除了一些政府承接的完全不收取费用的服务以外,对于收费的服务来说,行业内目前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各家组织也都是参考市场价格来制定收费标准的。
收费标准还与政府支持的力度有关,将上海和北京的两家组织来做对比。上海某组织由于政府支持力度大,收费也较之北京有明显降低。辖区内的日间照料中心,老人每月象征缴费100元,早午餐另收费,午餐为外订敬老院餐食,每份9元。而北京的这家组织收费更市场化,同样拿日间照料服务做比较,标准为60至100元每天,根据老年人自理能力具体确定。
现阶段老人付费意愿低
中端养老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但这部分老人对于自身非刚性需求的付费意愿是比较低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几乎不会向养老组织来寻求帮助。在很大程度上,这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关系,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政府一直所倡导的,是以家为核心和联结的互助方式,强调关系的重要性,只要是有子女的老人就会让子女来养老,有房子的老人就不愿意去组织养老。
但是对于子女来说,他们是希望老人进到组织养老的,访谈时组织负责人谈到,很多子女在照顾老人这个问题上面觉得不堪重负,但是老人又不愿意去机构养老。所有对于人的观念的转变是提升需求的关键,由家为本转变为以社会为本。
给行业和政府提建议
社区居家养老行业目前良莠不齐,服务质量和水平各不相同。国家制定了相应的组织准入制度,同时也应该设立退出机制。制定组织评定审核标准,定期对组织进行筛查,对于不合格的组织予以撤销行业资格。
政府需要借鉴国外相应的结果评估体系,制定出适合国情的评估标准,严格控制评估的质量。当前许多组织把活动当成服务在做,而持续性强的服务反而因为不符合政府的“创新性”要求而得不到支持。服务的持续性与创新性不应该相互排斥,当政府认定项目符合创新标准时应该给予持续的支持,而不是另寻新的项目,为了创新而创新。
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养老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服务、收费、捐赠三部分。一方面,机构需要提高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有效地整合与自身相关的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资源,使之可持续并优化组合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机构需要反思自身是否具有承接资金提供相应服务的能力。像前文提到的上海、广州那样的支持措施其实在很多地方都在逐步推出,动辄千万甚至上亿的支持资金需要与资金量相匹配的服务机构承接。在此之前,如果机构无法提升自己,那么只能是临渊羡鱼,徒叹奈何了。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