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受到成长环境影响,贫困生通常有着强烈的现实取向,缺乏较高的成才动机,更深一层的学习动力不足。与都市及富裕学生相比,贫困生、特别是来自偏远的农村地区贫困生,知识面、视野存在局限,接受新事物较慢。
对此,教育专家指出,学校应下力气,首先让贫困大学生自强、自立、自信。贫困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要及时和同学、辅导员沟通,不能自暴自弃;在认真完成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要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增强与社会的联系。此外,贫困大学生个人要增强直面困难的思想准备。贫困生个人的理想目标必须和自身的实际条件相结合,不要给自己定不切实际的目标。
心理素质:过于敏感
专家呼吁,高校要强化心理咨询,帮助贫困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不少贫困生容易产生自卑感,这种自卑又以过于敏感的自尊表现出来。过分自卑与自尊都属于负面情绪,会影响到人的有效行为。因此,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对贫困生来说,尤其重要。强化心理承受能力、抗干扰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有利于贫困生迎接今后社会的各种挑战。
复旦大学近年来每年新增的贫困生人数均达到了300余人,该校学工部负责人表示,其实,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各具优势、劣势。贫困生大多来源于较偏远的地区或经济不发达地区,除学习以外的各方面素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因而可能在刚来到上海时会有心理、交往上的障碍要克服。但是贫困是也一种财富,他们能够从艰苦的条件中脱颖而出,走进复旦这样的一个高等学府,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是其他大学生所不能比的。这些经历可以促使他们形成坚韧的人格、奋发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个人想要成功所必备的素质,如果能保持,那么将对成功有极大的作用。对高校而言,如何让他们懂得过去的经历是怎样一笔财富,进而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比多发放几笔资助更重要也更难能可贵。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