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0日21时左右,宋国强的妻子和孩子在银川步行街等车时,将耳蜗的体外处理器丢失。这种耳蜗包括体内的植入体和体外处理器两部分,且是一对一配对,如果一部分丢失,另外的耳蜗也将失效,这意味着他们要再筹集28万元,小儒还将再受一次开颅手术之苦。寻找无果,宋国强先是报警,后又在微博上发布了求助帖。
令他没想到的是,次日,他的电话就被打爆了,宁夏各大媒体纷纷跟进,银川市一些政务微博也出手相助,热心网友更是第一时间在微博、QQ空间等社交媒体中传递着寻找耳蜗的消息。宋国强说:“一天能接到30多个电话,都是好心人打来询问和出点子的电话。”随后,在银川市公交公司的帮助下,寻找耳蜗的寻物启事登上了全市近1500辆公交车,公交车载电视中也实时插播信息;银川市客运管理处散发海报,请出租车司机协助寻找;银川市城管部门也发动了遍布街区的环卫工人寻找……一时间,一项全城寻“耳”的公众行动为所有爱心人士吹响公益集结号。
11月15日,一位老人打来电话,说他在菜市场买菜时捡到过此物,当时觉得没用随手扔掉了,看到寻物启事才知道如此重要,于是他带宋国强家人前去寻找,最终在一名乞讨老人的协助下,找到了耳蜗。银川“全城寻耳”事件此后登上《人民日报》、《焦点访谈》、新华社、凤凰网等全国知名媒体,被评为2013年十大正能量事件。
相关链接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是阿里巴巴集团下属的公益机构,与全国50家一流媒体密切合作,《新消息报》是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在宁夏的唯一合作媒体。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每天搜集整理发生在全国各地的正能量事件,每周评奖一次,共评出6个奖项,一等奖10000元,二等奖5000元,三等奖500元。该奖项从2013年7月开始,至今已评出111期,支出奖金1500万元。
雕塑故事
抽象造型蕴含丰富内容
公益雕塑“爱心之城”分为两部分,花岗岩的底座正面刻着“爱心之城”及创作者、题字者名称,背面则刻有“全城寻耳”事件的简介。雕塑主体为黄铜材质,没有雕刻出具体的人物形象,而是采用简洁流畅的多组线条勾勒环绕构成。这座雕塑的创意是什么,要传递什么样的内涵,本报专访了雕塑的创作者——北方民族大学教授张戈。
张戈教授介绍,“全城寻耳”事件在银川市乃至全国引起了很大影响,一座城市为一个小女孩寻找听到声音的桥梁,这一事件本身包含的内容很多,信息量很大。要用艺术语言的形式来表达,怎么样才能更好、更全面、更开放地体现这一事件和事件传递的公益意义及正能量作用,他在设计创作时前后考虑了好几种方案,最后决定采用抽象造型的方式来表达。“在这座雕塑上,银川市民爱心的传递,善行的聚集,以及耳蜗本身的形象特征,都在其中体现”。
记者看到,远观雕塑整体,一组蜿蜒盘旋的线条构成一只耳朵和电子耳蜗的形象,代表了“全城寻耳”事件的主体,同时,不同的线条汇聚融合在一起,则象征了全城爱心汇集,万众一心的意义,从侧面看,雕塑主体又呈现出竖立的“无穷大”的符号,则寓意社会爱心善行无穷无尽,永远循环传递。张戈教授表示,用抽象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能起到不具体指某一件事,包容更多、寓意更广的艺术效果,也能留给人们对雕塑和“全城寻耳”事件的思考和回味。
据介绍,从张戈教授接到“爱心之城”创作要求到创作完成耗时半年时间,构图、设计、选材,再到最后找厂家制作,每一个步骤张戈教授都反复思考,精益求精,力争让雕塑的艺术效果达到最好。“这座雕塑不但代表了全城寻耳这一社会公益事件,也代表了银川市民爱心涌动,共行善举的城市情怀,希望雕塑不但能成为银川市的一处地标建筑,也能成为我们城市的一张人文名片”。 (袁洋)
“爱心之城”大事记
●2013年11月12日,本报刊发《4岁女孩耳蜗丢失请你帮忙找找》。
●2013年11月16日,刊发《小玉儒的耳蜗找到了过程曲折结局完美》。
●2013年11月18日,刊发《善良的老人,您在哪儿玉儒家人想给你送件棉衣》。
●2013年11月19日,刊发《全国网民盛赞银川市很有爱天天正能量现金奖励全城市民两万元怎么花?大家快来提建议》。
●2013年11月20日,刊发《焦点访谈报道爱心接力网友建议立雕塑纪念》。
●2013年11月22日,刊发《奖励银川市民的两万用来建雕塑它的名字就叫爱心之城》。
●2013年12月31日,刊发《爱心之城雕塑造型出初稿》。
●2015年4月,新消息报社和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后者同意全部支付雕塑所需费用。
●2015年7月28日,刊发《爱心之城约你秀书法》,公开征集“爱心之城”四个字的书法作品。8月25日,微信投票结果公布,杜伟作品入选。
●2015年9月27日,“爱心之城”落成仪式在银川步行街举行。(袁洋整理)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