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残疾人群
2015年度中国慈善公益盘点·助残——与残疾人同奔小康
2016-01-06 17:41:55    慈善公益报

  托底补短

 

  《意见》明确提出了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的要求,核心的内容是托底保障,就业增收。增收最主要的途径是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业岗位,帮助和促进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聋人大学成为残疾人的‘清华北大’,它让聋人自食其力、贡献社会,和健全人一同分享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自强模范、聋人教师、黑龙江齐齐哈尔信息工程学校校长崔连和经过20多年的奋斗,自主创办培训学校,从一无所有变为现在拥有固定资产7000万元。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推动辅助性、支持性就业,辅助性就业主要针对智力障碍、精神障碍康复者、重度肢残者不能够进入普通机构进行就业的残疾人实施辅助性就业。同时,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通过“互联网+”激励残疾人自主创业。

 

  助残行动

 

  2015年5月14日,中国残联正式开通运行“12385”全国残疾人服务热线和全国残疾人信访信息系统。据了解,“12385”全国残疾人服务热线,是经工信部核准,为残疾人提供政策咨询、意见建议、生活帮助等服务的统一的社会公益性电话,由中国残联和省、市三级残联分级建设呼叫中心,实现残疾人服务“一号通”。

 

  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在2015年11月27日举行的“12385”服务热线考核汇报会上指出,自“12385”服务热线开通以来,为残疾人提供了大量的咨询等服务,利用小平台发挥了大作用,为开展各项业务工作提供了“第一手”信息。针对只有部分地区开通热线的状况,吕世明强调,2015年年底前省会城市建成开通服务热线,到2016年助残日前地市级以上城市建成开通服务热线,共同打造“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品牌。

 

  2015年5月20日,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中国助残志愿者成立大会上指出,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的成立,不仅让助残志愿者有了自己的“家”,更让志愿助残成为社会公益品牌。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作为全国助残志愿者的组织,一定要做到心中装着残疾人、一切为了残疾人,努力成为弘扬人道主义和仁爱精神的模范,成为有社会公信力的组织。

 

  据张海迪介绍,会议还确定了50个“全国志愿助残阳光基地”、48个“全国志愿助残阳光使者”。而由共青团中央、中国残联以“心手相牵,共享阳光”为主题,启动实施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国家机关等共推出了100个助残公益项目。(王 超)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