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时评
美国富豪扎堆做“慈善” 为啥促进了科技领先
2015-12-06 10:37:51    网易科技

  慈善也是投资,并受政府鼓励

 

  美国政府当然知道富人可以通过成立所谓的“慈善基金”,合法地避开因股票套现再投资而产生的巨额税费。事实上,美国政府一直是鼓励这种行为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不免税,富人不会轻易套现,而不套现就没有法理可以征税,同时也阻断了资本家再投资的欲望,尤其是看似无底洞的生命科学研究、医药疾病研究以及环境保护研究等“慈善”领域。

 

  抛开属于“施舍”范畴的慈善,其他法律规范的慈善项目可以说清一色都是烧钱的科学研究。这实际上就是标题里提到的那个社会价值观问题:我们要不要适当引导超级富豪们大胆地将个人财富投入到人类共同利益的发展研究中?美国政府对此则是给出了十分肯定的答案。

 

  于是,我们看到了比尔盖茨“裸捐”,巴菲特随后加入,如今少壮一代的扎克伯格也表示将追随……与其说他们是在刻意守住自己的个人财富,并逃避财产税,小编却更认为这是在政府支持下的“风险投资”行为,是一种为了最大程度不浪费(缴税其实也是种浪费,否则美企业为啥死都不愿把海外现金调回国内),而采取的资本管理手段。

 

  慈善项目的背后是前沿科技

 

  生命科学是什么概念?DNA是谁发现的?比尔盖茨前不久喝下去的那杯尿液过滤后比纯净水还纯净的水……在人类未来可能就是移民外星球的关键,可能就是现阶段根本无法预测的商机。

 

  谁说慈善不能赚钱?比风险投资还要“无底洞”的“慈善投资”,只要研究有了成果(癌症疫苗?艾滋病疫苗?),那就是下一个巨富的制造机。

 

  从美国政府大力鼓励全民“投资”慈善的这个角度看,中国的网友们,你们现在知道为啥总是美国最先研究出引领“人类希望”的前沿技术了吧?

 

  慈善并不一定是“赔本赚吆喝”的,慈善也可能是高回报的。

 

  最后说说富人的那点“小心思”

 

  人活着,先是求温饱,然后求富裕,再然后当财富不再是问题时,名利、地位和身体健康便成为了余生的追求。虽然这是很世俗的观点,但却是人的通性。

 

  像比尔盖茨、巴菲特以及扎克伯格这样成功的人,钱对于他们而言早已只是个数字(不代表不当回事)。在他们余生之年,如果问还可以再追求些什么,还可以再做些什么?那显然,健康长寿会是一个。

 

  小编并不是要表达“想多活几年,多享受几年花花世界”这层意思,而是想说,成功的人都会希望能多做一点和多看一点。于是,我们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谷歌几个创始人都去研究生命科学了,其中有个项目是关于怎么延长寿命至百岁以上的;比尔盖茨拉着巴菲特成立了慈善基金,除了救济贫苦儿童外,还主要投资如何治疗绝症及根除遗传病……硅谷巨富们或多或少都参与了有关生命科学、医疗健康领域的慈善投资研究,但相比之下,我们的富豪因为缺乏政策的刺激和文化的熏陶,则大多去研究所谓的养生之道(具体就不点名了,大家可以百度),听起来格调是低了不少,但方向和追求都是一样的(小编要表达的其实是这个意思)。

 

  既然有钱后的追求都是差不多,而且政府也希望借助巨富们的财力造福社会,那么把资产独立出来成立特别基金,用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正所谓不可厚非,也符合“扎克伯格们”的兴趣。

 

  所以小编给本文一开始的“高尚道德”四个字加了引号,并非他们真的有那么高超的思想境界,说简单其实就是有钱想任性了!小编要是有那么多钱也一定会成立慈善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为根治社会“脑残”,哈哈。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