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舒珉
近日,微博一名博主由于跟朋友的一个玩笑而决定进行从沈阳到昆明慈善骑行,一路帮助所看到的贫困小学。这看似由玩笑引发的慈善之旅,得到了大多数网友的支持并表示在博主骑行到自己家乡时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此前民众对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的怀疑及疑虑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慈善应是自上而下的引导,如今民众对官方慈善机构抱有怀疑态度,存在诸多不信任,政府部门应该持积极的态度加以引导改善,个人慈善与官方慈善并不冲突,应进一步地平衡官方,地方,个人之间的关系,推动慈善事业的长足发展。
个人的慈善应是日常的善心;对父母友人良好的态度;心怀善意,面向阳光。针对“个人的慈善”,笔者认为,还要回归最老生常谈的话题,那就是“是否应该扶摔倒老人”。而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更应该问的是为何家属让行动不便的老人随意出门?一些摔倒的老人为何指认帮助他们的人是元凶?
从个人到地方,站在地方或者说民营的角度来说,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全国有800万家非营利组织,正式注册的只有其中的5%,但能申请到税务减免的只占正式注册的3.5%,通俗的说就是一边做公益一边还要交税,大部分民营慈善机构处于入不敷出的状况。
民营的慈善事业及机构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与相关优惠政策的补充。首先身份上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能使民营“有实无名”,没有被承认的做慈善的权力,进而畏手畏脚;其次政策上应给予支持,税收等方面给予优秀及起步的民营慈善机构以优惠;同时,更要做好对民营慈善机构的监管工作,透明化,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是民营慈善机构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堪称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
其总体要求,鼓励和支持以扶贫济困为重点开展慈善活动、培育和规范各类慈善组织、加强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慈善工作的组织领导。这对于规范慈善行为、 培养慈善文化,促进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不过,只有相关的指导意见是不够的,如何在指导意见及政策中更好地执行才是关键,有法可依下一步应该是执法必严。
据《2014年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显示,公益慈善组织在透明度上存在误区,成为了制约慈善信息的关键所在。民众对于官方慈善机构信任的缺失同样也是制约慈善发展的原因,或者说重要原因之一。透明的背后不是阴暗,而是更灿烂的阳光,官方慈善机构只有公开账目,透明化办公,才能重新赢得民众的信任,同时作为本应是最权威的机构,也应该是其他慈善机构所学习的目标。
走在阳关下,面向群众,平衡个人民营与官方的关系,才是中国慈善机构要发展的方向。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