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定位
那么,媒体在慈善公益事业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原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认为:在推动全民慈善公益的过程中,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不能只是聚焦于锦上添花,更要聚焦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常态。敬一丹曾经到大别山采访,发现那里的小孩儿拿一个牙膏盒装着一支铅笔,中午只有咸菜吃。敬一丹看到非常痛心地说:“很多记者没能把真正的贫困展示出来。让大家知道,这就是媒体人的自觉。”
在慈善公益事业中,媒体有“眼睛”可以发现问题,有“嘴巴”可以发声,有“手脚”可以做事情。媒体应该为慈善公益事业尽一份责任和义务。
作为媒体,要成为慈善公益事业的传播者和志愿者,带着社会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到慈善公益事业中。媒体对于慈善公益事业发展有社会责任,应该把焦点对准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培育全社会爱心奉献慈善公益的土壤。
“媒体慈善”不仅是在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和需要接受捐助的群体之间牵线搭桥,更重要的是在为困难群体提供物质帮助的同时,传递爱心,弘扬一种巨大的精神正能量,使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很多事件经媒体报道后都会引发一阵捐款捐物热潮,“有困难,找媒体”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不经意间仿佛媒体成了“慈善公益机构”。但是,由于媒体往往缺乏管理运作慈善公益基金和操作慈善公益活动的专业能力,其本身对自己的定位就很模糊。
慈善公益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媒体理应积极介入,但如何介入,既是对媒体综合素质的考验,更是事关我国慈善公益事业成败的问题。媒体应全方位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应当主动引导传播慈善文化,让慈善公益意识逐步深入人心。
媒体对于慈善公益事业发展肩负着社会责任,那么应该怎样来履行呢?首先,应该把焦点对准社会环境,培育信任慈善公益事业的土壤。其次,慈善公益报道应具备建设性心态和大局眼光,从而推动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最为重要的是,媒体应当倡导宽容而不是苛责的慈善理念,倡导慈善主体平等、人人皆可慈善,引导公众关注并参与慈善公益事业。
近日,2015“爱的行走·美丽千岛湖”保护生态环境公益活动在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举行。来自北京、浙江、福建等地的千余名健走爱好者围绕千岛湖进行了8公里的公益健走活动。此次活动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主办,旨在将健康与公益相结合,在快乐运动的同时参与公益、奉献爱心。据了解,此次公益健走活动的报名费用及其他收入将投入“爱的行走——保护生态环境公益活动”项目,用于环境保护及相关生态建设。 摄/刘勇贞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