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媒体观点
别让“感恩”变了味
2015-11-26 11:53:17    安徽商报

   目测,今天最火的一首歌将是《感恩的心》。我国人民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就是将任何一个西方的节日变得“具有中国特色”,感恩节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实际上,“感恩文化”早已风靡全国。就在今年9月,江苏省一所小学学生入学时向父母“跪行感恩礼”。同样在今年9月,沈阳一个火锅店开业,上百名员工在广场上对着几个领导模样的人“下跪谢恩”,谢谢他们给了自己工作。曾经看过一个视频,梳着大背头的心灵导师在台上痛哭流涕、诉说父母不易,一个大广场上,父母孩子坐在一块,说到最后,导师让孩子们全都跪下,“感恩父母”。
 
  有一种封建时代的穿越感。火锅店跪恩事件,老板们“高高在上”,是“我供你吃供你穿帮你养家”的思维,但却未想过人不分贵贱,老板和工人都是需要和被需要的关系。如果他感谢你提供工作岗位,难道你不用感谢他帮你赚钱吗?
 
  而在孩子跪父母的事件里,笔者不敢妄言“不该跪”,毕竟中国自古就有跪拜父母、跪拜师长的礼仪嘛。然而,一群人聚集在广场上,将跪拜感恩变成一个煽动性的群体事件,难免有“强制之嫌”。既是强制,就不真诚;既不真诚,就是作秀。
 
  说到“作秀”,想必今天将会上演很多类似的事情。 “感恩节”当天,自然是全社会进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时段。不信,您瞅,有多少学校、社区、商场在策划活动,而此类活动的流程,大都是:唱歌开始,摆好角度、姿势拍照宣传,半小时结束……
 
  或许,对于小朋友来说,这样的活动能让他们知道有一个节日叫“感恩节”,但是请问有没有人愿意多跟他们说说感恩节的故事、渊源和含义?
 
  在“感恩的心,感谢有你……”的旋律下,各大商场对“买买买”的呼唤也开始了。
 
  节日嘛,各有各的过法。只是,这些充斥着作秀和商业的节日过法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节日本身的意义,造成了“变味”的感恩文化。
 
  事实上,感恩节在美国、加拿大和埃及等地,都是庆祝丰收、感谢大自然,意味着“团聚”,一定要“大吃”。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若要细细探究,其最深层的意义是人对自然的尊重。
 
  而由此衍生的“感恩文化”,和感恩节有共性,那就是:发乎自然、出自本心,而不是宣传的工具和炒作的噱头。
 
  今天,发自内心地感恩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吧,认真地给孩子讲一讲关于感恩节的故事。不用唱歌、不用高调、不用策划,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弘扬感恩文化——哪怕是一家人围坐桌边吃一顿大餐,感谢自然的给予。 □汪日贵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