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媒体观点
人肉地铁“渣男”不应突破道德底线
2015-10-22 10:10:59    慈善公益报

   10月17日,在上海地铁8 号线上,一名男子在车厢内因随地吐痰而遭几位女士指责后,不但不知悔改,还不断用污言秽语咒骂其他乘客,并不顾及坐在他身边的老人和儿童。该男子的言行激起众怒,最终被一名壮汉出手教训。

 
  对“地铁渣男”劝说无果后,有伸张正义者对其大打出手,引来众人纷纷叫好,惊呼“大快人心”,足见大家对这种不文明行为的厌恶。与此同时,此类事件就像“兴奋剂”一般挑拨起了国人敏感的神经,由此人们开启了“人肉搜索”模式,对“渣男”的各种隐私进行搜索和曝光,将“肢体暴力”成功转型为“舆论暴力”。
 
  诚然“人肉搜索”作为近年来新兴的舆论监督武器,对于假、丑、恶现象的深入揭露和抨击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社会正义。就新闻中的事件来说,网民对“渣男”进行“人肉搜索”的初衷也是为了惩恶扬善。但是,这又引出了一个关于“网络文明”的问题,对不文明行为的纠偏,诉诸于人肉搜索这样的“软暴力”,能否能将不文明行为引入“正轨”却值得商榷。
 
  现在地铁和火车成为各种“不文明”现象的高发地段,这不禁令笔者想到了前一段时间出现的女模特搭高铁遭“咸猪手”摸腿,晒照求人肉渣男的事件,该视频也是广为流传,引发媒体的高度关注,引发上万的网民发起大规模的“人肉搜索”,并对事件的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甚者伴随着过激性攻击言论和行为,这种行为真的“文明”吗?
 
  如果说,人肉“渣男”,是为了伸张正义,让更多人看清“渣男”本质,可这种裹挟正义色彩的过度的“网络暴力”本质上是反文明的,并不可取。笔者认为, “以暴制暴”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人肉渣男应当有“度” 的限制。 首先,人肉渣男要“适度”。在不侵犯其隐私的前提下, 揭露其无德的相关信息,以实现教育和警示的目的;与此同时,要注重“人肉”的“准确度”,注重搜素信息的真实性,不恶意编造网络谣言以哗众取宠,不让“人肉搜索”成为谎言和谣言传播的“集中营”,避免突破了道德底线,对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对地铁、火车上的“渣男”不能自然要惩处,但教训也好、人肉也罢,都不能逾越“道德底线”,尽量避免网络暴力的出现。毕竟,“以暴制暴”不是解决文明问题的办法,它未必能让不文明的人变得文明,却可能给文明的一方带来瑕疵。 (摘自人民网)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