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5日,国内公益界大咖庄爱玲博士现身中山,给数十名中山青年公益机构、团队的学员授课,深入浅出地传授“什么是公益”、“公益机构有寿命吗”、“做公益,机构准备好了吗”,以及“青年公益机构怎样制定战略规划”等课程。
■授课:
公益机构如何制定战略规划?
在为期3天的课程里,庄爱玲全程授课,围绕着青年公益组织如何进行战略规划的主题来阐述,运用了很多专业图表,传授了很多“武功秘籍”。
制定战略规划,听起来十分高大上,很多公益机构和团体不知从何入手,对于愿景、使命、理念、核心价值观、策略、核心业务是什么,也难以清晰划分。
庄爱玲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些理念、方法和工具。如,战略规划应该是团队所有人参与制定的,而非仅仅一个领导拍脑子决定,“那么,必须要召开高效的战略规划会议”,在会议中,主持人、记录人、团队成员等要各司其职,倾听多元声音,在互相尊重基础上达成共识。
在制定战略规划过程中,要使用一些图标、“问题树”、头脑风暴等会议形式,来拓宽思路。如,从青年公益组织的外部环境、服务群体、利益相关方、机构内部与资源等入手分析、总结、归纳,最终提炼形成系统的战略规划方案。
■观点:
公益机构也是有寿命的
据庄爱玲介绍,中国公益机构从上世纪80年代后逐步发展起来,从起初的数千家社会团体发展到如今的58万家社会组织,仅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而且大多数是在近5年出现的,民非企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很多企业的生命周期只有十三四年,"百年老店是非常稀有的,同样,公益组织也是有寿命的,因此,需要团队不断地学习、更新和社会创新,这对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庄爱玲说。
创建公益组织需多方面准备
参加此次学习的很多公益机构或团队仅成立一两年,还有些未注册,是草根团体。
庄爱玲称,一个公益组织建立起来,需要有专业人员、各种资源和社会认同等,"并非仅有热情就能做起来。"她说,做公益机构像经营企业一样,成立后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职责、义务,相应的法律风险。公益项目会牵扯到很多人,包括专职人员、志愿者、服务对象、利益相关人等,还要涉及团队建设、管理能力、发展规划、财务审计、品牌建设、宣传推广、资源对接等。
"在成立一家公益机构前或创始之初,如果将这些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想一想,想得复杂一些会更有利于机构的发展。"
庄爱玲打了个比喻,"公益是围城,进来后会发现要面对很多繁琐事务,要忧虑机构能力是否跟得上需求等。"因此,她建议,做公益前,机构或团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能力上的。"
设"社工节"推广社工行业
在课程中,有团队提出,由于社工行业在中山算是新鲜事物,社会的普及率和知晓率还比较低,不知怎么做好社工行业的宣传推广工作。
庄爱玲分享了上海的经验,她称,可借鉴上海举办"社工节"。这一天,从政府部门到各家社工机构,从媒体到普通市民等,都可以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一个节日提高社工行业的知晓度,增进社会对这份职业的认可和尊重。
评价:
中山公益起点高起步晚有待提升现代公益能力
团市委、西区办事处与映绿合作,今年起在中山开展青年公益"培力计划",旨在提升中山青年公益组织服务社区的能力。
自从项目启动后,庄爱玲每月必来中山,白天走访各家机构、社区、枢纽组织,晚上则进行团队内部建设、会议等。
几个月来,庄爱玲相继走访我市已认定的十多家枢纽型社会组织、9个社区、4家社区青年学院,以及与团市委、社工委等20多个部门座谈,对中山公益行业摸了个底,并有了初步印象。
她说,中山的公益行业"起点高、起步晚",有着先天优势,一是自身有着深厚慈善公益文化,如,慈善万人行活动开展了28年;二是毗邻港澳广深,公益同行间交流多。
"不过,因为起步晚,虽然公益类型多样化,但大多数机构或团队存在着专业能力相对较弱,从业人员职业化程度不高,社会支持欠缺等问题。"
那么,如何提升中山公益行业的水平?
庄爱玲建议,随着大众对社会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对服务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公益机构、团体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升现代公益能力,推动从业人员职业化,促进机构可持续发展,培育一批现代公益机构。
相关链接
"培力计划"助力青年公益组织成长
近年来,我市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政府和社会对公益组织运作的规范化、服务的专业化、组织的公信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团市委、西区办事处与映绿合作,推出中山青年公益"培力计划",实施集主题培训、咨询辅导、交流参访、种子基金与项目支持等一站式培育。据介绍,该计划为期2年,通过开展系统的公益组织能力建设和组织培育,孵化培育本土的青年公益组织,提升青年公益组织的核心能力,促进政府的社会治理创新。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