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而他埋下头去,甘心默默地播种。三尺讲台,他流连了半生;一盏青灯,他坚守了一世。沥血成书,赴外几度。五十载春雨无声,多少番桃李葳蕤。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镜头里的他只憨笑静立,岁月却呼啸去远,在身后铺成朴素分明的黑白,巍然灼眼的华彩。他就是已逝去14周年的东南大学陈珩教授。
10月6日,东南大学举行陈珩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电力系统》教材出版35周年,他的家属、学生及好友深受精神感召,用自发筹措捐赠的120万元,成立了“陈珩教授奖励发展基金”,而他身上的那些正能量已成为无价财富,激励东大人砥砺前行!
陈珩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上,陈珩教授家属、学生及好友,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郭广银、副校长沈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原总经理陆启洲等校友,南京师范大学校长胡敏强等兄弟院校代表,校友企业代表,东南大学发展委员会、电气工程学院、成贤学院有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等百余人共同参加了纪念活动。
郭广银书记表示,陈珩教授是东南大学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为中国电力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始终不渝地追求学术真知,推动我校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合作交流,他高尚的师德风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陈教授的家属、学生及好友发起、建立和筹措“陈珩教授奖励发展金”,是对陈教授师德师风的真诚感念和自觉回馈。希望广大师生继续传承陈教授的学术思想,弘扬陈教授的治学风范,推动东南大学电力学科创新发展,助力东南大学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受陈珩教授精神感召,陈珩教授的家属、学生及好友在《电力系统》教材出版35周年之际,短时间内筹措了120余万人民币,并在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正式成立“陈珩教授奖励发展基金”,以资助和鼓励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教材专著出版工作。
陈珩先生于195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电机系,1952年至1955年期间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研修。此后一直在南京工学院动力系、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任教。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先生一生,情系学生,情倾讲坛。对学生可谓呕心沥血,凡涉及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先生总是一丝不苟加以指点引导,学生们均感师恩难忘。十年树木,十载风雨,十万栋梁。先生从教50年,培养电力系统专业人才无数,自1978年起先后培养博士生20名,硕士生20名。他们都已成为电气行业的中坚力量,为电力系统及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史记有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先生的谆谆教诲对于教育事业、对于后辈学生,虽说润物无声,但将永远为我们所仰望所铭记。
陈珩先生在学术书籍的编著方面,亦是成就卓著。其编著的《电力系统》教材,培育了一代代优秀的电气人,至今仍为后辈学生、学者学习和参考,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该书的编写工作困难重重,仅前期研讨会议就达四十天之久,其中蕴含的心血当真难以估量。成书过程更是字斟句酌,百般琢磨。其专著《同步电机运行——基本理论与计算机算法》传承了名师吴大榕先生的学术成果,又有了新发展,得到了国内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
对待学术和科研,先生尤可谓矻矻终日,兀兀穷年。从教50年间,除了从事教学工作,先生还长期担任东南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负责人。先生一生先后从事同步电机理论、电力系统仿真、不对称三相电力系统分析和计算、发电机轴系扭振、电力系统电压稳定、灵活交流输电系统技术等研究。
何以论学术?学术乃是从累代所积之经验知识中,求出通向未来的途径。先生之一生,就是这样奋斗求索的一生,烛照我辈。
上世纪80年代中,陈珩教授两次被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开启了该校电力系统及动力经济研究所和我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教研室的合作关系,成为两校国际合作的使者。此外,陈珩教授还带领学科与国外、境外多所大学、公司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
陈珩教授与学科同仁自90年代起还组织和实施培养外国留学生的工作,十余年来共培养博士生1名,硕士生7名,为今后外国留学生的培养工作奠定了基础。
学问乃世界之学问,大学是世界之大学。教授的开放与智慧,君子崖岸,或可一瞥。
自2001年陈珩先生辞世至今,已有14个年头,其著作《电力系统》也已面世35年之久,而他的学生们仍在继续为电力事业发光发热。先生故去,却留下很多。其治学之严谨务实,育人之无微不至,做人之赤忱正直,都让后辈无限敬仰和怀念。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斯人已逝,何以缅怀?惟以光大之,超越之。光大先生的伟岸风范,超越先生的学问成就,以承先生已备之德行,以继先生未竟之事业,将会是后辈最好的纪念。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