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农事七分墨 十分快乐一耕夫——记大舍传统文化教育基金 意笔年画创始人王丙库先生
2015-12-18 11:53:22 慈善公益网
丙库先生用年画的绘画思想与理念作为创作指导,融入了写意画的笔墨技巧,并与诗、书、画、印、相结合,主要反映最基层百姓生活与思想。在浓郁的乡土气息外又增添了几分文人画的雅趣,是“下里巴人”与 “阳春白雪”的结合体。一时间在年画界和美术界都激起了不小的波澜。一年中,他所画的《钟馗》小品有数百幅之多。本来张挂钟馗像,以求驱邪纳福的民俗古来有之,武强年画更有《钟馗》的精品名作。丙库应是缘于对钟进士浩然正气的景仰,故热衷于屡屡为之写真造像。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吸取了高其佩、罗两峰、任伯年等古代大师的技法,对当代漫画名家华君武、方成等人的造型、线条也有所汲取。他矻矻孳孳,朝夕挥洒,于是一批千姿百态,嘻笑怒骂皆成佳作的《钟馗》画产生了。
观其《钟馗》画,一是造型生动,神灵活现,抓住了这位神祇疾恶如仇,一身正气的神态;二是画风泼辣,恣意放笔,不拘绳墨,给人以水墨淋漓,妙趣天成的艺术享受。一个半耕半艺的农家子弟,居然能够小小年纪就开创一派画风,将年画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不得不说是自然赋予的智慧,是大地给予的魂魄。丙库先生说,钟馗最能体现我的思想感情,我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我画的钟馗得到一些启迪和快乐。
美术评论家 王冰峰曾评价说,王丙库的画作都扎根于汉民族文化的土壤、汲取着中华民族精神的营养,共同的根基决定了意笔年画的科学性与生命力。她是对民俗年画和文人写意画艺术的优化与升华。这种科学的创造,决定了她在中国美术史乃至文化史上的应有的意义和地位。这种把文人雅士和民俗大众审美情趣融为一体的、雅俗共赏的中国画艺术,必然会因为她的广泛的受众性,被社会各阶层人士所推崇。其作品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也将是无限的。
大舍基金,照亮农村孩子的艺术梦
2012年1月15日下午,在武强宾馆大厅内热火朝天,喜气洋洋,一场由武强县画乡精神文明志愿者协会举办的迎春联欢会暨王丙库画作义卖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志愿者演出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王丙库正现场挥毫泼墨义卖自己的画作,现场许多群众被丙库先生的公益精神和精湛的技艺所感动,纷纷现场慷慨解囊,整场活动所筹集善款丙库先生当场宣布该款项全部捐献给志愿者协会,之后,志愿者协会召开理事会决定以丙库先生的斋号命名该部分善款为大舍传统文化教育基金,基金将用于广大农村地区少年儿童的国学教育及艺术帮助。
2015年1月25日,在今年第一场喜雪降临后的美好日子里,画乡精神文明志愿者协会联合衡水明德传统文化中心、北京广陵阁、北京合众轩联合主办的“意笔年画创始人王丙库画作慈善拍卖会”在御金院拉开了帷幕。活动吸引了来自北京、衡水、武强的100多位爱心企业家及各界公益人士前来参与。王丙库先生为此次公益拍卖精心创作的20幅作品,一经展示,全场立即沸腾起来,无论是夸张写意的钟馗,还是超然物外的《禅茶一味》都深得企业家们的厚爱,纷纷举牌竞拍,屋外的积雪还未融化,但是现场的气氛却异常热烈,竞拍高潮迭起,作品的成交价一次次被刷新,拍卖所得款项均全部纳入了“大舍传统文化教育发展基金”。大舍教育基金可以说是农村成长起来的画家对于家乡的一个回报,但是投身公益事业,丙库不是只有大舍基金,
从2012年开始,他就先后多次参加石家庄道行天下的慈善拍卖,并在2013年4月27日,举办了雅安加油道行天下专场义卖活动,2015年3月份,他还受邀参加了中国青基会组织的兰花草基金慈善拍卖活动。
每一次的创作,都是源于对生活的感悟,每一幅作品都是丙库内心世界的独白,每一次展览,都是她情感世界的流露,每一次义卖,都是他对生活由衷的感恩和热爱。
2014年,王丙库成为了北京广陵阁画院的签约画家,并有幸被当代著名鬼才画家崔森茂先生收为入室弟子。还得到了著名画家崔瑞鹿、萧墅等大家的指导。 从一名农村土生土长的绘画爱好者成长为意笔年画的创始人,从一个庄稼地里毛头小子成长为画乡志愿者协会的常务理事、大舍基金缔造者。王丙库的人生可以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频繁是来往于京畿重地,还是从容的应对各种社会活动,王丙库依然如从前一样,淳朴的气质,农民的打扮,书生的意气,不沾染一丝的铜臭,不带有半分矫情。因为他一贯坚持的艺术主张是“书画当随心,心若如有情 有情皆众生,众生即菩提。若孝天下万物如孝至亲父母,其业成矣”。因此,他把家当成创作的核心,把干农活当成了创作的插曲,把广袤无垠的田野当成了灵感源泉,直到现在,他一直居住在河北的农村,一个远离都市喧嚣,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绘画中感悟生活,认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