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人物
三分农事七分墨 十分快乐一耕夫——记大舍传统文化教育基金 意笔年画创始人王丙库先生
2015-12-18 11:53:22    慈善公益网

QQ截图20151218115031.jpg

   慈善公益网讯(许子鹏 刘建峰)2015年12月13日晚上7点,在河北省武强县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孩子们身着汉服,端身正意向孔夫子画像躬身长拜,顿首行礼,诵读《中庸》,回味经典,习礼中华古韵。

 
  古风浓浓中,孩子们虔诚而欣喜,因为他们终于穿上了心仪已久的汉服,而购买这些汉服的款项来源于大舍传统文化教育基金,基金创始人乃意笔年画创始人王丙库先生。王丙库先生出生乡野,自幼便对绘画独具天分,痴爱至今而执笔不已,他虽年轻,却是意笔年画的创始人,青年时代便成一代宗师。民间据传他诸多神奇经历,初出茅庐时,就被神秘人士推荐给著名画家;虽甘居乡野、淡泊名利,却被鬼才画家破格收为入室弟子,使得他幼时天资得以充分挖掘和培养,从一个农民成长为独树一帜的青年画家,不仅如此,还极富爱心,一力创办了大舍传统文化教育基金,携爱前行,专注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少年奇才引来“神秘人”暗中相助
 
  王丙库先生1973年2月出生在木版年画之乡——河北武强县的菊里村。家乡年画历史久远,享誉国内外,他自幼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耳濡目染,传统文化的日侵月染和熏陶,让他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他的启蒙老师就是八十年代农村家家都有的挂历和小人书。别看这些挂历和小人书不起眼,但是,就是通过一遍又一遍的临摹这些挂历上的画,王丙库的绘画基本功比一般人都要扎实。
1.jpg
 
  王丙库先生回忆说,童年里,他对临摹如痴如醉,经常因为绘画而忘记做事,忘记回家。记得有一次母亲叫他到邻居家借东西,他看见邻居墙壁上贴着一张《大闹天宫》的图画,一下子吸引了他,他看见旁边有铅笔盒纸,就开始照着画起来,这一画就是半天,早把母亲交给的事情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为此,真是没少挨训。那时,在丙库的心中,绘画已然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凭着内心的执念,牵引着他的生命向着艺术的方向前进。
 
  1991年7月份的一天,王丙库正在家里临摹现代著名工笔重彩人物女画家王叔晖的作品,一个同村的叔叔来到他们家,对他说,有个人要给他引荐一位老师,问他想拜哪位衡水的画家,王丙库一下子就想到了当代著名画家、诗人、美术教育家王学明先生。王丙库当时只是以为玩笑,便随意写下王学明的名字交给了叔叔,打趣让叔叔去办理。此事王丙库从未过心,也根本没有在意,他觉得世上不可能有这样的好事,自己怎么可能成为王学明老先生的弟子呢?不久后即当年8月初,竟然喜从天降,在县教育局领导的引领下,王丙库竟然要登门拜见王学明老先生,看到丙库的画作后,老先生很高兴,当场就表示要收下这个学生,师徒之缘由此而结。如此喜讯,自然令王丙库喜出望外,自己终于有了专业而知名的老师指导了!
 
  从那以后,他更加刻苦勤奋,在王学明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丙库的创作功力与日俱增,画技日益娴熟,创作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都有了质的飞跃。
QQ截图20151218120734.jpg
 
  然而,王丙库一乡间画家,怎么突然间就能拜王学明先生为师?这意外之喜、终生之福,何人所赐、何人所荐?一直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后经多方了解,才依稀得知那位推荐自己的“神秘人”,原来是一位省里的老干部无意中在一个画展中看到了丙库的画作,觉得这个年青人极具天分和潜力,稍加指点必成大器,才着意安排武强县教育局的相关领导帮他引荐名师。
 
  只是,当王丙库先生颇为遗憾的是,此后他多次竭力找寻自己这位生命中的贵人时,这个神秘贵人却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杳无踪迹可寻,他唯有满怀感恩投身于艺术创作中,以报知遇。
QQ截图20151218115009.jpg
 
  “意笔年画”——中国美术史的创举
 
  绘画早期,丙库先生主攻线描勾勒,因悟性高,进步很快。后来他精心临摹了《八十七神仙卷》、《送子天王图》、《朝元图》、《礼佛图》和《维摩演教图》等长卷作品,水平可观。技法纯熟,王学明先生曾在其《八十七神仙卷》上题诗:“清音玉杖列朝元,得见神仙一面难。静悟玄机何用色,白描圣手写衣冠。”以后,人们开始赞誉其为白描圣手。因为生在画乡,自小受到了丰厚的艺术滋养。又在少年时,临摹了大量的年画作品,所以,在2008年12月,他突发奇想把写意画的技法与传统木版年画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既提升了木版年画的艺术性,又丰富了写意画的思想性。于是,“意笔年画”这一新颖而又不失艺术性的绘画风格开始被王丙库开发出来。


责任编辑:b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