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力量来自友善的心
“当你将这些老人当成曾把自己抚养长大的亲人,你就不会嫌弃他的老;当你用可怜和同情的眼光看待流浪者时,你就不会感到他令人讨厌。能否接纳他们,取决于你用什么眼光看待人。”陈雪兰的话,道出她对老人和流浪者的态度。
走在街上,她的目光始终在寻找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少则几元,多则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她说:“拿出这点钱,对于我们来说不会影响生活,但对于失去生活能力的残疾人来说,却是雪中送炭。”陈雪兰只有小学文化,但她对爱的认识超越了学历。她常说“友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
她将长期居住在椒江山洞、依靠捡垃圾为生的潘老汉夫妇领回托老院,为他俩提供干净明亮的住房,还塞给他们1000元钱,希望他们不要再去捡垃圾流浪。
去年2月6日,在椒江街头,她将蹲在猪泔水桶边、吃人家扔掉的鱼肚子的流浪汉“小白眼”领回托老院,免费为他提供吃住。
上月23日,流浪汉“阿夏”外出买东西走失,她急得在大街小巷疯找,并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微信等刊登转发寻人启事。终于,48小时后,在路桥黄琅找到“阿夏”。有人不理解地问陈雪兰:“又不是宝贝,为何要这样?”陈雪兰说:“他就是我家的宝贝,我既收留了他,就要负责到底。”
现在,陈雪兰创办的托老院和老年公寓已经收养40多位流浪汉。“每增加一人,每年就要多支出至少2万元,这还不包括买衣服、看病治疗等费用。”
善待他人是一盏明灯
采访时,陈雪兰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盲人提着灯笼行走在漆黑的夜晚,路人不解地问:“你是盲人,为什么还要打着灯笼?”盲人回答说:“夜晚没有灯光,我怕他人看不到碰上了。”路人感叹道:“原来你是为了他人。”盲人说:“也为了自己。”
在陈雪兰眼里,托老院所有的人都比她辛苦。她从来不对员工指手画脚,更没有一套套的考核制度。她说:“首先要把每个人都看成好人,你就会平等善待他人,这样他们也会善待你。”
在托老院,有位来自四川绵阳的老护理工秦玉琼,刚来时很不习惯,看到老人拉了一床屎,无从下手。陈雪兰看到,二话没说,卷起袖子带上手套,清理了脏物。“其实,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院长带头教出来的。”半个月后,秦玉琼让老伴也过来帮助陈雪兰,一干就是7年。2013年,她俩回了趟老家,呆了30天。陈雪兰没扣夫妻俩一分钱,这让他们很感动。今年,儿媳妇怀孕,老两口没有离开陈雪兰和老人们。
在陈雪兰的民营托老院和老年公寓,都为员工们办了社保、医保。她还承诺“只要在我院里做满10年整的老员工,我就把他们养起来,不要做任何事情,让他们尽享清福”。
陈雪兰的故事,感动了好多热心人,每到节日,许多志愿者就到陈雪兰的养老院,为老人做点好事,陪老人聊聊天。
现在,陈雪兰创办的“康平托老院”先后获得“十一五期间台州市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椒江区扶残助残爱心单位”等多项荣誉。今年6月6日,陈雪兰当选上“台州好人榜”,8月27日被评为全省十位“2015浙江孝亲人物”之一。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