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
政府牵“红线” 企业和社会组织“相亲”
2015-09-30 15:51:23    南方日报

1.jpg
“慈善相亲”后工作人员正在统计与慈善项目“联姻”的企业

 

  把公益组织和企业凑在一起,在政府的撮合下来一场“相亲”——听起来有些“脑洞大开”?这场公益慈善界的“非诚勿扰”却得以在深圳市罗湖成功举办。经过近半年的酝酿、运作,15个公益慈善项目与8家爱心企业配对成功。

 

  这背后,既有“中间人”十分敬业的大力“撮合”,还有社会组织、企业双方的努力“磨合”。

 

  企业:

 

  “开始尝试现代公益慈善”

 

  “做好事没有什么条条框框”,在彭成奥康德集团副总裁、新加坡国际德智教育中心负责人彭小君看来,大部分企业都在不断加大对公益慈善的投入,而罗湖此次搭建的对接计划平台对企业来说是“提供了更多选择”。全程参与了对接计划全流程,她最终选择资助“乐文书香阅读下午茶计划”。

 

  从“输血”到“造血”,在此次对接会上,有不少企业跳出了过去捐款扶贫帮困的传统公益慈善模式,开始尝试现代公益慈善。

 

  “我们一共支持了三个项目,投了30多万元。”深圳市龙园山庄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冰岩同样表示,企业更加欢迎可持续的项目,“不希望资助一个项目,一年后不了了之”。

 

  “很多企业都在陆续扩大涉足公益慈善的范围,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深圳市乐安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庆杰告诉记者,当下有不少企业试图突破过去传统的公益慈善模式,但普遍缺乏专业力量,也缺乏对接优秀项目的渠道,“好项目会很抢手,这次对接会上就有一家企业和我们报了一样的项目。”

 

  “企业从事教育领域的业务,所以对所选项目有一定认知,其他企业对一些很新颖的项目不一定有认知。”彭小君认为,企业虽然有尝试现代公益慈善的兴趣,但往往缺乏专业知识。此次对接计划中,政府、第三方机构先帮企业进行了第一轮筛选,又通过后面几轮考察环节让企业和社会组织充分沟通,加深企业对项目的了解,“让企业更有信心,觉得投入不是打水漂”。

 

  崔冰岩发现,由于企业对一些公益慈善领域还是不够了解,一些被专业所看好的项目最终却没有企业选择,“理念的变化需要时间,企业也在不断学习,只要是好的项目,总会有企业关注”。

 

  社会组织:

 

  “对接成功与否都有收获”

 

  “乐文书香阅读下午茶计划”项目负责人刘冰是文锦社区青年义工队的一名义工。此前,这个为低收入家庭打造的读书会项目一直在社区里“艰难地开展”,却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

 

  “之前项目存活要靠居委会扶持,我们希望借助大爱罗湖这样一个平台,获得企业资助,把项目推广出去。”刘冰发现,在参与计划的过程中,除了资金,他们还收获了更多。“在沟通过程中,企业认为一个月做一期,活动影响力度不够,就提出为我们提供更多场地、管理支持等资源,希望让更多孩子受益。这是以前不敢想的事情,借助企业的资源,我们一下子又上了一个台阶。”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