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透明
我国公益金融从零起步 寻找“混搭”结合点成最大考验
2015-09-08 08:39:27    中国广播网

   据经济之声报道,公益和金融,一个是往外捐钱,一个要融资赚钱,两个看似目的相反的行业,居然能“混搭”在一起,还能成为大众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在7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公益金融论坛上,业内人士关心的是,怎样找到公益和金融的最佳结合点,让它被更多国内投资者接受。

 
  有数据显示,在中国,公益金融占GDP的比重是0.01%,而美国达到了1%,差距很大。公益金融,简单来说,就是把钱投到公益项目上,同时又能让投资的人获得收益。国务院参事汤敏,身兼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的理事长,他举了个例子,比如某个投资人看中了一个农业项目,这个项目本身就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下面这种方式,就是把公益和金融结合在了一起。
 
  汤敏:年初的时候就给他们一些投资,年末的时候用比市场价略低的价格买回来,这样我们消费者(同时也是投资者)也不吃亏,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些公益金融的概念。
 
  公益金融的概念,起初让很多人无法理解,金融机构往往 “认钱不认人”,要让金融承担起做慈善、公益的重任,不是骗人的把戏吗?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坦诚地说,公益金融当然不是赔钱的交易,而是在投资者和投资项目之间牵线搭桥,要找到公益和金融的结合点,互联网金融的作用不可小觑,尤其是服务对象锁定在小微企业、“三农”的互联网金融,作用更大。
 
  陆克文:不要把公益金融看作是一个麻烦,而把它看作一种激励。现在很多人需要公益金融,但他们没办法得到资金,如果我们能把公益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结合起来,它们都会得到发展。
 
  不过近年来,公益慈善缺乏公开、透明,颇受诟病,如果让投资者把钱交给机构去投资公益项目,这更让人质疑。宜信公司CEO唐宁说,借助互联网,能把一个个具体的公益金融项目,打造成投资者社区,提高透明度。
 
  唐宁:就是“我觉得这个不太好,我觉得那个不太对”,就可以直接表达,所以它(公益项目本身)就成了大家都可以去了解的事情,这个就会把很多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等等规避掉。
 
  目前国内多家互联网金融机构发现了公益金融的机遇,可要真把它纳入大众富裕阶层的投资选择中,机构的专业性、风险防控能力面临更高的要求。
 
  唐宁:我们作为风险专家,作为财富管理专家,我们对这个资产类别就像对其他资产类别也要有充分的了解。
 
  对比公益金融发达的国家,有业内人士建议,鼓励公益金融发展,要从制度上着手。比如在美国,公益信托财产的投资所得,只要全部用于公益,就全额免税。另外,设立公益信托的委托人也可以享有一定的税收减免。


责任编辑:b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