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
致青春的同学会开始践行“微公益”
2015-09-10 08:46:37    金华新闻网

   危难时刻

 
  班级微信群发动募捐
 
  8月上旬,金华市区江北的书香名邸小区一高层住宅楼4楼发生燃气爆炸并起火,住户夫妇严重烧伤,急需大笔医疗费用,妻子刘晓琴的同事为她进行了募捐。
 
  这则消息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被刘晓琴的同学黄亮看到了,他马上去搜索新闻、核实身份,在确定此事为真后,把相关新闻转发到了班级微信群里。晚上,他到市中心医院看望晓琴和她的家人,把相关照片贴到了朋友圈里。
 
  高中时的班长申秋清说,晓琴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如今母亲已年迈,孩子还小,家里两个主劳力都出了事,连能帮忙的人都没有,高中同学纷纷伸出援手。当年的高中同学虽然分散在全国各地,但看到这个帖子,几乎所有人都通过支付宝、微信红包、银行转账等方式捐款。很多人还在自己的朋友圈里为她募捐。“有个同学一人就为晓琴募捐了2万多元。”
 
  申秋清说,面对同学们的信任,他能做的就是账目清清楚楚,及时在朋友圈公布,并在最短时间内做好统计,把捐款送到晓琴家人手中。几天里,同学们的捐款额已达13万多元,解了燃眉之急。申秋清把这笔钱提现后分别存入晓琴和她丈夫的账户,并征得晓琴妈妈的同意,及时在朋友圈里公布医疗费用的情况。
 
  黄亮说,同学群没什么活动的时候是很冷清的,大家平时各忙各的,不经常聊天,但有事情一定会马上就冒出来。“就像家人群,要是有谁头疼脑热的,大家关怀的话语,立刻就来了。”
 
  “今天探望了晓琴,她能和我说话了,说妈妈太辛苦了,自己一定要好起来,不负大家的期望。喉部器官已摘除,靠鼻子吸氧,头顶的新皮还没长好,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晓琴加油!”8月28日,黄亮又在微信群里向同学们报告晓琴的最新状况,同学们一片欢呼雀跃。
 
  同学会设立基金抱团取暖
 
  今年7月初,兰溪马涧初中1989届三(3)班开了一次同学会。老同学相见,大家都格外兴奋。在聊天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同学在事业上颇有成就,也有同学因为种种原因生活过得比较辛苦。当时大家筹钱聚餐,班长李建新就提议建立一个基金会,将钱存起来,用于同学间的互助。这个提议得到与会同学的响应。随后,他又召集20多名同学召开了第一次会议,选出基金会理事会和监督组,拟出基金会章程,经过大家开会商议和修改,基金会正式成立。
 
  基金会成立后,同学们根据自己实际能力筹资,有人出6000元,也有人出1000元、500元、200元聊表心意。当时,基金会共筹到25700多元,下设财务部等部门,全班50多个同学都参与其中。资助谁、资助多少、怎么资助,都由同学们决定。
 
  “8月4日上午,在基金会理事长李建新的安排下,理事会成员和一些会员一起去走访慰问了已亡故同学章跃彬的母亲和妻儿。大家给跃彬母亲买了牛奶、水果,并包了500元红包;给跃彬妻儿包了2000元红包,跃彬的儿子在江西一所大学就读汽车专业,希望毕业后,大家能助他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8月6日上午慰问的对象是我们三班老同学胡亚仙和儿子。她丈夫一年前因病不治而亡,家里的重担落在了孤儿寡母身上。我们给胡亚仙同学送去了2000元慰问金。”
 
  目前,这个基金已动用两次,用于慰问班级同学及其父母子女。“除了为暂时遇到困难的同学提供物质帮助以外,我们更希望为他们提供精神上的慰藉,抱团取暖!”李建新表示,未来,他们还计划对本班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创业资助。
 
  该班同学方淑贞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人遭遇突发事件或者生大病的可能性也在提高,成立这个公益基金,能为老同学尽一份微薄之力。
 
  同学基金会还可以做这些
 
  把家里的危房修好,和儿子住到一起,是93岁抗战老兵王兴齐最大的愿望。金华市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修班公益基金会在得知老人的愿望后,主动联系记者,希望能够帮助老人完成修房子的心愿。
 
  这个基金会是金华本土首家经民政局核准的非公募基金会。这个研修班在读期间,用班会费助学,并组建基金会,拨款社团,请来了专职志愿者做慈善。
 
  几年来,该基金会为困难家庭募集50多万元,累计资助学生500多人次,并将一名离家出走儿童送回父母身边,为山区小学生筹集学习用品、衣物、学习用品,送几十名流浪者回乡,送出睡袋近百个。2014年该基金会入选“金华市首届十佳青年公益社会组织”。
 
  做得专业之后,这个长长的拗口的基金会名称也让不少人觉得挺麻烦,思量再三,他们今年改名叫“金华市小脚丫公益基金会”,但资金来源依旧,做的事情也依旧。
 
  今年年初,该基金会启动关爱抗战老兵公益项目,预算投入15万元,组织和发动志愿者慰问金华籍抗战老兵,收集整理抗战经历资料。五六年前,我市其他志愿者已经在开展寻访老兵工作,但直到今年1月份,志愿者们掌握的老兵名单还只是57人。在基金会的财力支持以及各方面努力下,截至7月底,他们已寻访到全市范围内健在的抗战老兵212人。
 
  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宣炳善认为,中国古代传统里一直有民间互助会这种形式,还发展出了“五缘文化”,人们以血缘(家族)、地缘(同乡会)、业缘(同学会)、神缘(敬香团)、物缘(共同崇拜某种东西)等作为纽带,形成相互帮助的民间互助组织。同学会其实也是古已有之,比如古代科举考试时同一届考上的被称为“同庚进士”,终身彼此帮助。现在通过同学会组建的基金有着来自传统文化的因素,又有着来自西方的基金会形式,可谓古今结合、中西合璧,这是一种很好的趋势。希望他们运用新的理念,进一步规范壮大。


责任编辑:b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