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深圳:探索冠名基金新模式引发的蝴蝶效应
2015-12-18 13:18:36    南方日报

  同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企业自身生存面临巨大压力,慈善捐款投入大大降低。而大部分企业设立的均为非公募基金,想要对外募捐则需具备公募基金会身份,而中国政府对公募基金会的审批管理非常严格,很多企业有慈善热情但势单力薄。立足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深圳市慈善会开始积极探索适合于深圳本土的公募和非公募相结合的公益新模式,正式推出冠名基金。

 

  从2006年12月第一家冠名基金——深圳市慈善会·阳光求助基金成立,到2015年8月,第100家冠名基金——深圳市慈善会·安公益基金诞生,深圳市慈善会在冠名基金这条道路上走了近十年,为慈善发展模式创新做了有益探索。目前,深圳慈善会冠名基金已经达到105家。

 

  作为深圳公益创新改革前线的核心推手和探索者,深圳市慈善会和企业联手采取“冠名基金”战略慈善发展模式,培育了多个深入民心的品牌慈善项目。比如深圳市慈善会·首彩爱心慈善基金的“心莲心”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医疗救助项目、深圳市慈善会·百丽国际创新公益基金的中国(深圳)皮革创意设计大赛等。

 

  房涛表示,在慈善会等公募基金会名下设立冠名基金,可以联合深圳市慈善会发起和开展劝募活动或进行联合募捐;同时,享受税收优惠。这对于提高企业的公益慈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因此,发展冠名慈善基金是企业与慈善的“双赢”善举。

 

  同时,这种良性互动的方式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慈善事业,使更多的企业家成为慈善家,实现企业与慈善事业、企业家与慈善家的有机结合,是现代国际慈善基金运营的主流方式,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方向。

 

  3.确立三大战略方向慈善会再起航

 

  如何让公益金融推动中国教育创新,为社会带来更多福祉?11月6日,第九届金博会“公益金融实践与中国教育创新”高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探讨公益金融这种可持续公益模式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论坛上,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正式启动今年3000万元首笔创客教育、电影教育等项目教育引导基金,在深圳市100所示范学校设立工作坊。

 

  房涛告诉笔者,近年来,随着深圳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深圳市慈善会将社区发展、创新教育和公益金融作为未来发展的三大战略板块,并引导名下一百多家冠名基金一起,加强三大领域的公益实践。

 

  在社区发展方面,深圳已经成立了27家社区基金会,吸引了约150家企业和5000位个人出钱出力,捐赠资金共约6600万元,开展公益项目100余个。这些社区基金会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基础开展公益活动,实实在在帮助低收入群体缓解了民生需求。

 

  同时,深圳慈善会也积极引入国际公益力量,关注支持深圳的社区发展。今年10月,由Jordan实施的“展翅飞翔”深圳项目在福田圩镇社区启动,该项目借助体育运动的积极影响力来激励城市流动儿童,鼓励这些青少年敢于梦想、不懈进取、追求卓越。

 

  在创新教育方面,由深圳市慈善会联手、深圳社工学院、深圳市前海生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一系列从小学到大学、从校园到社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活动,为中小学生、社区青年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引导,鼓励年轻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长远、合理的规划。

 

  公益金融(Social Finance),又称社会金融,是一种区别于传统金融模式的新型投资及财富管理方式。公益金融注重在产生价值回报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福祉。在公益金融方面,深圳市慈善会与深圳市社会责任促进中心等机构正在共同推动金融企业积极创新,启蒙主流金融机构对公益金融的理解和应用,促进金融企业用核心优势服务社会民生,构建政府社会合作(PPP)的重要力量。

 

  目前,深圳已经举办中国公益金融与创新高峰论坛,开展中国公益金融人才培育计划(暨公益星火第四期),推动公益金融在深圳的启蒙和发展。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