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合肥:探索借助网络平台放大公益效应
2015-11-13 17:01:00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社会公益组织也面临着创新发展的问题。合肥市庐阳区探索建立公益社群,依托网络平台整合和共享资源,提升公益组织自我建设能力,促进跨界融合发展——

 

  今年10月份,合肥市志愿服务组织——合肥义工团与当地一家医院合作,在网上发起投票活动。排名前十的网友作为志愿者,陪同白癜风患者到芜湖方特主题公园参观。志愿者还在网上发表游记,与网友们分享。此次活动借助网络平台,线上线下联动起来,既达到了关爱病患的目的,也促成了公益组织与医院的合作共赢。

 

  公益组织跨界合作、共谋发展,正成为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让传统的公益组织转型升级,摆脱过去长期存在的发展问题,就显得迫在眉睫。为此,合肥市庐阳区依托辖区社会组织创新园,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培育公益社群,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公益发展之路。

 

  网上“筑巢引凤”,集聚公益群体

 

  2015年初,合肥市庐阳区举办首届社会创业选拔大赛,一批具备成长潜力的社会公益组织被吸收进该区社会组织创新园,进行孵化培育。在近一年的孵化时间里,处于成长阶段的公益组织遭遇资金短缺、管理水平有限、服务尚缺精细等问题,急需“扶上马”“带上路”。

 

  “我们服务社注册时间仅仅一年,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缺钱,还不知道如何筹措。在服务社管理方面也缺乏经验。”进入创新园孵化的合肥市皖星社会工作服务社负责人张秀堃感慨,现在社里主要都是兼职工作,请志愿者来帮忙做公益项目,一天的餐费补助较少。

 

  实际上,包括皖星在内的一批公益组织都面临着同样的困惑。为了帮助公益组织成长,庐阳区社会组织创新园的运营方——上海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借助其内部微信平台的作用,整合全国资金、专家资源,为园区内的公益组织孵化提供指导。

 

  “我们组织内部人员多、较分散,存在着信息沟通不通畅,执行效率不高的问题。”合肥义工团林万胜告诉记者,恩派的微信平台邀请了国内一些公益组织孵化方面的专家在线交流,为义工团的组织架构提出建议。“经过3个多月的交流,在专家的建议下,我们义工团建立了会议机制,培养骨干成员,逐步形成了一支精简高效的团队。 ”林万胜说。

 

  “传统的线下公益逐渐变得小众、封闭、低效。如今的公益需要借助互联网,逐步实现大众化、开放化和高效化。”恩派负责人高志强说,他们发现社会组织除了借助其微信平台,需要资金、管理方面的指导外,更需要组织之间的互动、互助,建立网络社区成为了现实的需要。今年3月底,庐阳区社会组织创新园建立了安徽社创公益社群,通过微信群的形式,吸引包括园区在内的全省有创业意愿的有识之士、公益事业发展人士加入进来,互通有无、交流合作。截至目前,已有四五十家公益组织入驻该平台。同时,恩派的内部微信平台与安徽社创公益社群“打通”,为群内组织在线提供帮助和服务。

 

  线上线下联动,完善“造血”功能

 

  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目前合肥乃至全省的公募基金会比较缺乏,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无法满足所有社会组织的发展需求。安徽社创公益社群依靠互联网的优势,通过众筹、众包的方式,拓宽平台内公益组织的筹资渠道。

 

  所谓众筹、众包,这是线上筹资和组织发展的两种探索方式。庐阳区社会组织创新园利用运营方的资源优势,与国内的众筹网合作,为公益组织的服务项目向公众筹资。同时,通过让公益组织与网站对接,学习和掌握众筹的方法。 2015年9月,深圳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众筹网在网上面向全国发布慈善项目和资金需求。创新园组织和鼓励公益社群内的成员积极报名,一些参展的社会公益组织成功筹集到了包括交通费在内的项目资金。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