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长者照护之家已在上海市20个街道开始筹建
2015-10-21 14:04:57    解放日报

  以大带小:以共享后勤缓减压力

 

  徐巧珍和护工张粉香形影不离,一说起张粉香就滔滔不绝:“帮我做手指操,教我唱歌,儿子儿媳妇的照顾都比不上她。”

 

  按照上海市地方标准《养老机构设施与服务要求》:重度照护比约为1∶2.5,中度照护比约为1∶6.6,轻度照护比约为1∶12。长者照护之家共为14位老人配备了7名护工,超出了全市标准。曾在养老院做了一年半护工的张粉香说自己从没有像现在那么深入了解过每一位老人:“以前一个人管好几个房间。现在工作量小了,有精力更好地去服务老人。”

 

  能够达到目前相对充裕的人员配置,离不开资源的共享。“比如我们的餐饮,直接从证大家园养老院配送,从而省去建食堂的经费,同时保证老人们顿顿都有新鲜可口的饭菜。”陈蓓告诉记者,福苑长者照护之家首创“以大带小”的模式,依托证大家园养老院,共享后勤以及管理、专技人员等资源,在减少运营成本的基础上保证服务质量。

 

  面向未来:通过“溢出效应”拓展

 

  作为新时期上海养老发展的一种新模式,类似福苑长者照护之家这样家门口的“迷你养老院”,正在社区街道落地开花。

 

  从服务功能上看,长者照护之家打通了“90”、“7”、“3”三个板块(即90%老人在家庭养老、7%依靠社区养老、3%依靠机构养老的养老服务格局),实现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融合,能够较好地缓解本市养老服务场所资源短缺的压力。在去年开始试点的首批5家街道的基础上,目前全市已有20个街道开始筹建长者照护之家,未来几年实现各街道全覆盖。面向未来,长者照护之家下一步要如何发展?

 

  专家认为,将长者照护之家的服务向周边社区拓展,形成“溢出效应”是保证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维持收支平衡的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以福苑长者照护之家为例,开业以来采用错时服务的机制,为小区及周边小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检测及保健人才已经达到200人次。初步预测,依托小机构,可以为社区内有上门基本医疗和护理康复需求的老年人,提供60到80户的居家专业照护服务。

 

  通过这样的“溢出效应”,一张以专业照护资源为依托,向周边小区提供拓展性服务的“辐射网”正在发挥效用。另一方面,根据试点方案,长者照护之家的床位规模为10-49张,价格实惠、服务优质的“迷你养老院”一开门就面临着“一床难求”的问题,如何体现入住的合理性?

 

 

  市老年学学会秘书长孙鹏镖认为,应当进一步健全评估体系,突出第三方评估,形成统一评估轮候入院,同时给予确实需要入住的困难老人优先考虑。据悉,本市已启动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掌握老年人照护服务基本需求,促使服务资源与老年人需求公平有效对接。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