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窟空峪村干部代办“酱油醋盐”
慈善公益报讯 (通讯员闫盛霆 郗文娇)10月8 日上午,笔者走进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窟空峪村村委大院,正碰上两位大娘提着酱油、盐等生活用品往外走,脸上仿佛乐开了花。
走进村委办公室,门口的桌子上整整齐齐摆放着黄豆酱油、芦笋香醋、低钠盐等物品,一张手写的简易价格表放在桌子上,村委代办员陈爱玲正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着各种物品的领取人、发放人:7 月31日,孙秀香酱油一桶;8月12日,王德田低钠盐两袋——从7月13日开始,一本《代办酱油醋记录本》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5 页纸,从时间、村民姓名、物品、数量到具体经办人,全部记录得清清楚楚。“桌子上这些东西都是前几天村民过来登记的家里缺的日用品,可得记清楚了,不能耽误人家用。”陈爱玲说。
据村书记王业全介绍,窟空峪村位于西河镇东南方,最近的集市岳阴集距此8公里,距东坪集13 公里,百姓出行非常不便。因为地处偏远,村里青壮年基本都搬到城里住,现在村里常住人口只有80多人,留守老年人占到80%,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十几年来,因为人口越来越少,村里的代销点难以为继,相继撤销,日用品紧缺严重影响村民的日常生活。
“这几年,谁家缺了啥都是找要出门的庄里乡亲捎带,都是举手之劳,大家互相帮忙。后来,需要代购东西的村民越来越多,我们村委就想到要建立个正规的记录本,正儿八经地帮群众做好代购这件事。”王业全说。村民需要什么物品,只要在代办点登个记,村里的代办员就会给村民们采购回来。自从有了代购记录本,村委的3名干部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代购员,不管是谁要到镇上、区里办事情,都随身带着村民的购物清单。“东西不大,责任重大。一想到老百姓等着咱回去,出来一趟时间再紧,干起来浑身都觉得有劲。”陈爱玲一边给村民查点物品一边介绍。
“我要的粗盐到了吗?我来拿点粗盐炖芸豆吃。”王翠大娘笑呵呵地走了进来。正赶上饭点,十几分钟的时间里,村委代办点就聚集了近十人,都是做着饭缺了调味品的村民。“原先缺了什么东西,得攒着到东坪集上买齐了回来,天不亮就得出门,来回走一趟就得六个钟头,一天下来什么事都耽误了,累得够呛不说,去一趟6 块钱的车费,都够买三袋盐了。”大娘们围着笔者说起代办的好处。80 岁的陈桂香大娘家离村委不到200米远,可常年腰疼让她无法下地走路,行动非常不便。村里开设代办点之前,乡里乡亲没少帮她捎东西。现在,村委的代办员更是勤往陈大娘家跑,缺什么东西,不等她托人告诉代办员,陈爱玲就估摸着时间,主动帮老人把生活用品送到家门口。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