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地方民政
山东临沭县健全“二三一”机制保障村干部经济待遇
2015-10-15 14:05:57    慈善公益网

   慈善公益网讯(石洪欣 姚德 唐洪飞)山东临沭县从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入手,探索实行二级统筹、三级承担、一本支付的“二三一”工作机制,着力破解农村干部经济待遇保障难题,不断提升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创新保障机制,让农村干部吃上“财政饭”。新修订《临沭县村居干部补贴报酬管理办法》,按不低于前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倍的标准,大幅提高村干部报酬标准。探索实行“二级统筹、三级承担、一本支付”农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二级统筹”,即县、镇两级统筹各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资金;“三级承担”,即县、镇、村三级分别承担相应的资金义务;“一本支付”,即全部通过财政部门“涉农补贴一本通”管理系统发放。具体来讲,就是在职村干部月基本报酬实行县级统筹,从县以上财政补助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中列支,每月23日,经县委组织部审核,按月直接拨付到村干部涉农资金“一本通”账户上;业绩考核奖励报酬实行县级统筹,从县以上财政补助经费及县财政专项资金中列支,年底由镇街制报业绩考核奖励报酬明细,经县委组织部审核后,一次性直接拨付到村干部账户上;离职村干部生活补贴,由镇街统筹,从镇街设立的兜底资金和村集体收入中列支,村集体经济困难的,原则上按1:1比例承担,一次性直接拨付离职村干部账户上。今年1—8月,全县共为1762名在职村干部发放月基本报酬782万元。预计全年将为在职村干部发放月基本报酬1200万元、业绩考核资金报酬1000万元、离职村干部生活补贴500万元。
  
  加大财政投入,为经费保障装上“压舱石”。按照市委关于“县乡财政每年分别拿出当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2%、5%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资金”的要求,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各类财政投入经费。经费来源主要包括每年不低于1230万元的县以上财政补助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每年不低于1000万元的县级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资金,以及镇街设立的兜底专项资金。去年,县级财政实际统筹安排、拨付使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达2669万元,今年预计县、镇两级统筹资金可达3000万元。在县级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分配上,注重资金绩效,与镇街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成绩挂钩,年底根据考核成绩,以第5名为基准,按照每升降1个名次增减5%的幅度核算拨付资金,既从面上兼顾平衡,又发挥奖优策劣的作用。
  
  实行绩效管理,树起干事创业“风向标”。把村干部经济补贴报酬与个人工作业绩挂钩,并在全县设立在职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绩效奖励,每个镇街按2:6:2村居比例确定一、二、三类村党组织,一、二类村分别按每年5000元、3000元发放,三类村不予发放,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同时,加大对村干部问责力度,坚决惩治村干部“不作为”。出台《临沭县村居干部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明确村干部责任追究的方式、适用情形和问责程序。其中,将停发村干部基本报酬和业绩考核奖励报酬作为重要问责方式,明确了8种具体适用情形,与停职、降职等组织处理方式合并使用。对于不参与村内工作、不服从上级安排、为“官”不为、为“官”不廉、群众意见大的村干部,由镇街党(工)委研究,给予停发报酬处理。镇街研究停发村干部基本报酬情况,每月与村干部基本报酬一起,报县委组织部审核备案。年底,县里将根据各镇街所停发的村干部基本报酬,补算到镇街党建考核奖励资金中,不占该镇街经费额度,打消镇街顾虑。1—8月份,全县共停发村干部基本报酬22人,对其他村干部产生了有力的警示威慑作用。
  
  加大考核力度,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硬指标”。县委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将村干部补贴报酬发放纳入镇街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在百分制考核中占10分。年底通过组织电话调查的方式,按照每村不低于2名村干部的比例进行抽查考核。考核成绩计入镇街党建考核总成绩,作为评价镇街党建工作情况的依据,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对于抓农村干部经济待遇工作落实不力的镇街,县委进行组织谈话,出现负面影响或严重问题的,予以通报批评直至组织处理。同时,不断加强监督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严令禁止更改用途。县财政部门对村级组织经费实行独立核算、专项列支、封闭运行,每年由县委组织部委托县审计局进行专项审计检查。另外,县财政部门还组织涉农补贴资金专项检查。凡是发现违规使用资金的,县委将严肃追究责任;涉嫌违纪的,将线索移交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山东省临沭县委组织部研究室供稿)


责任编辑:b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