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内蒙古扎兰屯市“十个全覆盖”工程编制农民幸福梦
2015-10-07 14:39:27    慈善公益网

   慈善公益网讯 “您知道‘十个全覆盖’吗?”“‘十个全覆盖’覆盖啥?”就在2014年年初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刚刚提出全区农村牧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时,记者走进扎兰屯市的部分村子里,询问村民们是否知道“十个全覆盖”的内容,很多村民都有疑惑。然而,一年后的今天,当村民们从危房中走出,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吃上自来水、走路不沾泥、电视频道多、娱乐有场所、看病不出村、买货有商店、医疗养老有保障时,你再问村民,切身体会了“十个全覆盖”给他们带来的变化,村民们会告诉你:“‘十个全覆盖’就是建在百姓心坎上的‘幸福工程’,是让俺们每个村民得实惠的好工程!”连日来,在内蒙古扎兰屯市,“十个全覆盖”工程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乡村“颜值”爆表,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敲开幸福门,圆上幸福梦。

 
  十一假期期间,在这个市的大河湾镇暖泉村,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在进行“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收尾工作,大部分村民家中已经完成了改造,还有一小部分村民在忙着盖房、砌墙、修路。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有很多村民自己家的院墙砌好后,主动来帮助年老体弱的村民砌墙。今年59岁的村民刘万全,由于股骨头坏死,行动不便。刘万全告诉记者,自村里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看到别人家的院墙和房屋都改造的很漂亮,他也非常着急,但是由于孩子都在外地,他自己身体又不好,自己实在是没有能力参与到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建设中,所以他家的院墙一直没有砌好。他正为此发愁时,好心的乡亲们雪中送炭,主动来帮忙。他家的院墙开工了,刘万全的心情一下子敞亮了很多。
 
  刘万全激动的对记者说,他在暖泉村已经居住了50多年了,以前暖泉村房子不像房子,路不像路,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村里的变化太大了。现在房子也变得整齐了,外观看上去很美,屋里也宽敞明亮了。路也变宽了,并且都是水泥路。因为刘万全家的房子临街,他家旁边也要修一条路,刘万全打心眼里支持“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建设,他为了让路宽一些,主动把自家的院墙往回缩了两米。
 
  同样是居住在暖泉村的56岁的周殿全也是这个村土生土长的农民。这几天老周非常高兴,因为他搬进了新房子。老周指着自己家的新房子,一脸幸福地告诉记者:“刚开始,我还不知道政府要干啥,说是给盖砖房,我怕砖房没住上,土房也让拆了。村干部知道我的顾虑,不强迫,不生硬,时不时地到我家耐心地向我讲解‘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好处。看着村里别人家烂土房换成了新砖房,我也动了心。这不,政府给补贴了一部分,孩子们又给拿了点儿钱,没几个月,新房子就盖好了”。
 
  在周殿全家新房子的旁边我们看到一个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就是老周居住了50多年的旧房子,这两天这个旧房子就要拆掉了。危房改造工程,改的是房,暖的是心。周殿全说,家里以前住的是不到60平方米的破旧小房子,由于常年被雨雪浸透,石棉瓦的房顶和木质的椽梁已经腐朽开裂,引电的线绳盘根错节在椽梁之间,即使是白天,屋内的光线依然非常昏暗。下雨天漏雨,下雪天屋里怎么烧也不热乎。如今,住在宽敞明亮的新房里,人的心也敞亮了。这都要感谢“十个全覆盖”工程,要不还不知道啥时候能住上新房呢。老周还告诉我们,以前家里吃水都是自己打得井压水,现在“十个全覆盖”工程暖泉村通了自来水,现在的生活真的是无比幸福。
 
  暖泉村只是大河湾镇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一个缩影。自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大河湾镇按照对自然村组五档分类的总体要求,实行“一村一规划、一屯一设计、一户一建档”,化整为零、落实到户,每户一个简图,房屋面积、院墙长度、结构现状、左邻右舍都一目了然,并附整套照片资料。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涵盖各村工作组的QQ群和微信群,每天早晨将前一晚汇总上来的工程进度进行公示,将各村好的经验和做法,提炼出来编成简报及时发布,更加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干劲,营造出了各村赶超比拼的工作氛围。
 
  截至目前,大河湾镇全镇危房改造630户;安全饮水覆盖4680户;完成通村公路、街巷道路硬化180公里;高压改造146.5公里,低压改造181公里,更换、新增变压器合计114台;新安装户户通通讯设备1230套,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全部完成覆盖,电视、通讯信号没有盲区;新建幼儿园1个,恢复村校2个,3个校舍加固工程全部完成;新建标准化卫生室8个;新建13个村级活动室;新农合25636人,新农保20854人,覆盖率均达到100%,已享受开资人员3787人,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791人,做到了应保尽保。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民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靳黛 张万军)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