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 馨 通讯员 通 慈) 慈善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地区,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只有在各方合力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凝聚南通的“慈善精神”,才是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的强大精神动力。
创建南通慈善“名片”
努力发挥好中华慈善博物馆的宣传教育作用,增强南通作为“慈善之乡”的认可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推动中华慈善文化发扬光大。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参观该馆列为学生实践教育的课程内容,使该馆成为先进慈善理念教育课堂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基地。南通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表示:“我们要充分发挥慈善展馆优势,整合科研力量,搞好慈善文化研究和探讨,适时举办慈善论坛,用理论成果指导慈善文化建设。”
在南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将中华慈善博物馆建成开馆列为文化强市建设标志性成果之一,并就“统筹发展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和关心下一代事业”做出了部署。南通大学先进典型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彭怀祖告诉记者:“南通要进一步弘扬先贤张謇所开创的慈善精神,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江海志愿者服务,培育选树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最美人物等各类典型,进一步打造和叫响‘慈善之乡’的城市名片,不断迈上精神文明建设新台阶。”
此外,南通市慈善总会还积极发挥好人善举的典型示范作用,将慈善公益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南通现象”传承弘扬。据了解,在2016年年初,南通市文明委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首届“文明百佳·星耀江海”暨第37次文明新风典型评选活动,其中“十佳慈善之星”“十佳助人为乐之星”“十佳志愿服务之星”的评选凸显了“慈善”的主题,在全社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确保爱心公开透明
“公开透明是慈善的天性,因为慈善是需要公众自愿参与的事业。”江苏省慈善总会副会长陆素洁说,透明运作贯穿所有慈善项目的始终。“比如儿童大病慈善救助,你想查任何一个孩子的报销数据,我们马上就能报出来。每个孩子都有档案,发救助款都要凭证——即孩子在医院治疗时的发票,一笔笔,清清楚楚。孩子的家庭地址、联系方式也很详细,随时可以回访。”
《慈善公益报》记者在南通市慈善总会了解到,2016年,南通市慈善总会善款收入1495.40万元,救助支出1097.46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万多人次。截至2016年12月31日,南通市慈善总会善款结余8258.76万元。
据了解,南通市慈善总会重点通过“温暖他人·快乐自己”主题募捐活动、“慈善救助一日捐”“情暖江海”大额认捐款、日常性慈善捐赠、冠名慈善基金、突发性自然灾害专项捐赠6个渠道募集善款。此外,还接收江苏省厅项目配套款68.92万元。
建立善款使用制度
善款来之不易,为确保善款善用,南通市慈善总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并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不断完善社会公示制度和慈善资金的监督反馈机制,规范慈善资金的使用,做到了慈善款物来源、支出定期公开,严格保证广大群众特别是捐赠者的知情权,保护公众慈善捐赠的积极性。
2017年,南通市慈善总会计划安排救助资金1000万元,用于实施传统品牌项目。其中,“生命·阳光”贫困家庭儿童大病救助项目、市区贫困家庭尿毒症患者透析资助项目、“爱心黄手环”项目、“希望之光”结对助学项目、中慈药品援助项目常年接受申请;4月份启动“慈善牵手助医”项目,6月份启动“爱心护蕾”困境儿童帮扶项目,7月份启动“江海阳光”慈善助学、“金秋圆梦”慈善助学项目,9月份启动慈善“爱心包”项目,而“慈善情暖南通”春节助困项目于2018年春节前夕实施。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是南通转型发展的题中之意,慈善事业凝聚的崇高意志品质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大力发展慈善公益事业不但有利于改善民生,提升社会保障能力,还是当代社会化解诸多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b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