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出版社近年来坚持融合发展,以数字技术引领出版创新,形成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宗俊峰的另一个身份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在演讲中,他介绍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化出版方面以及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他们的做法是以项目培养人才,把传统出版人才融进新的出版发展中。几年来他们搭建了四个平台:一是数字出版门户网站——文泉书局,这个书局2000年投入使用,有20家合作出版机构、近6万教师,涵盖了一千多所高校;二是基于网络做了一个教学平台,为教学提供服务帮助,目前在线提供80门课,被50所院校采用;三是和技术公司成立书问(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满足读者找书的需求;四是改版网站,做电子书架,满足读者快速上网获取知识点的需求。
陈丹介绍了北京印刷学院在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她认为“互联网+”有六大特征: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数字出版归纳起来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征:以数字和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可以实现双向或者多向的跨媒体交流。
数字出版人才需要在思维观念层面、知识结构层面、综合结构层面进行培养,因此北京印刷学院坚持要有新境界、新理念、新路径三大指针。具体说来,他们的做法是积极开展创新教育,不断根据社会需求,根据出版业发展的进程优化专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建设一个高素质、容量大、涵盖范围广的数字出版的师资库,成立联合实验室以构建数字出版人才的生态体系。
童之磊说,中文在线能实现现在的愿景和使命,最关键的就是人才。他介绍了中文在线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人才战略和人才模式。中文在线五年前开始制定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他们认为初期的机遇带来企业的第一次发展,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可以让企业继续发展,接下来推动企业继续发展的将是企业的文化和人才。因此他们提出了一套新理念——中长期管理战略,包括管理战略、人才战略和文化战略三部分,其中核心是人才战略。所谓人才战略就是建立以优秀员工为核心竞争力的人才体系,建立高产出、高待遇、高素质的三高人才模式,用事业吸引人才、用机会塑造人才、用激励引导人才、用文化凝聚人才。他们把人才分成两个方向培养: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不同培养模式对应有不同的培训计划,这样一套体系归纳起来,就是中文在线学院。
简单说,中文在线的人才发展机制是高待遇引进优秀人才,系统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出在行业里非常具有优势和凝聚力的优秀团队,占领人才的制高点。童之磊表示,这才是企业获得长期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甚至是最根本性的动力。
如何让新人快速成长,早日满足成为人才的条件?张濮分享了他的个人知识的管理之路:第一,把日常积累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分门别类存储在笔记本软件里,形成个人的知识库;第二,用自己做的客户管理数据库软件积累和管理人脉,收集关于客户的所有数据;第三,流程的标准化,对工作目录的结构进行规范,把常用的文档做成模板,提高工作效率;第四,写文章,通过数据库推送给相关作者,增加客户黏性,增加客户对自己的认知。
他认为知识分五个阶段:学习、沉淀、应用、创新和共享。五个阶段循环往复、不断更迭,最终人才慢慢成长起来。在这个循环之中,学习是输入,共享是输出,沉淀、创新使人才的价值提升内化,共享是个人价值的外化。做好知识管理非常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企业和行业如何开展知识管理平台?他提出四个方面:信息化,平台化;制度保障,机制创新;“互联网+”;放开眼界,吸收借鉴。
石蕊是本次征文的一等奖获得者之一,她从出版社人才梯队建设角度,谈了她对当下传统出版社人才建设的感受和思考。
在“互联网+”时代,出版社站在风口该如何选择?石蕊认为应该加强出版人才梯队建设,它是出版社在“互联网+”时代产业变革的重点,也应成为出版社做好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没有“人才+”为基础的“互联网+”,无异于空中楼阁。
如何实现“人才+”?加薪,加事业,加价值观,这些都是表面的和单向度的。她以为最基础的工作是出版社人才梯队的理念重构和模式创新。当下出版社对人才的评价理念,应当从专注化、极致化、融合化三方面进行把握。出版社人才梯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传承传播人类先进文明为宗旨的出版业,更需要在时代大背景下聚集优秀的人才,对当下的文明成果进行优秀的创意编排和传播,人才梯队建设是使出版社基业长青的根本。
张志华分享了山东出版集团近两年的探索和做法。在他看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包括内容形态,平台与文化的互动与整合,都会对出版界的互联网人才产生极大的需求。融媒是大趋势,跨界是必然的选择;他们以出版业为基础,以“互联网+”为动力,全方位打造新兴出版队伍,把选题策划、装帧设计、营销推广、版权贸易、技术支持、创意延伸等方面,作为人才锻炼的阵地和途径;建立“互联网+”跨界融媒新型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的机制保障。
山东出版集团去年成立了科技部,负责对数字出版和“互联网+”项目进行调研、规划、项目论证、运营指导和管理监督;成立科技公司负责集团内部与数字出版、“互联网+”有关的一般开发业务;与北京日益集成数字公司进行深度合作,进行重点项目技术的研发;集团所属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实施“出精品书,创品牌社”的双品工程建设,是针对传统一般书的出版战略,与之配套的激励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鼓励编辑发行人员进行“互联网+”方面的创新。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