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校园
小学生减灾教育亟待加强
2017-05-18 16:21:51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权 敬)学生的减灾教育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政府部门虽出台过多部宏观层面的指导意见和政策,但目前全国每年仍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

 
  一方面,意外伤害相对于一般的安全威胁更加不可预测,而另一方面,则体现我国小学生对各类灾害的认知和预防水平非常有限,加之小学生自身体能弱,是灾害中典型的脆弱群体,因此,全国小学生减灾教育亟待加强。
 
  5月11日,在我国第九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中国小学生减灾教育现状基础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提出了我国小学生减灾教育现状、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梳理了目前我国家长、教师和小学生最紧迫的减灾教育需求。
 
  家长希望学校进行安全教育
 
  “减灾教育非常重要啊,但我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大多都是常识性的东西给我的孩子讲,反正学校都会教嘛。”这是辽宁省小学生家长的想法,也是很多家长的普遍观点。
 
  很多学校一线教师也表示他们感受不到家长的配合与呼应,认为家长不够重视孩子的减灾教育。而在整体、系统的小学生减灾教育问题上,作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一方,家长这一环是至关重要且必不可缺的。
 
  记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日常安全教育束手无策,提醒多方法少,意识重视但行动落后。报告显示,能够经常主动学习和收集预防自然灾害知识的家长不足四成。他们依赖的信息渠道更多来自于电视和学校。
 
  学校压力大资源支持少
 
  而作为教育学生主阵地的校方则表示,学生安全教育的责任重压力大。报告显示,目前学校的减灾教育活动主要分为三种,即主题班会、安全课程和消防演练。但主题班会和安全课程难以科学区分,基本都是以班会的形式,说明目前我国很多学校的日常减灾教育仍然属于班级管理的内容,相当于是班主任耳提面命的工作,孩子难以真正意识其重要性。
 
  同时,很多教育人员表示,权威专业的教育辅材缺失,目前的活动材料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还有一部分人表示减灾教育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需进一步完善。此外,整个学校对减灾教育的认知程度还取决于校长个人的重视程度。
 
  那么孩子减灾教育的信息来源应该有哪些呢?报告显示,我国90%的师生与家长认为有必要学习减灾知识,95%的师生与家长呼吁出台统一的教学教材或指南,而目前,76%的教师减灾教育无依据,依赖网络搜索,自行研究拼凑。
 
  社会组织需发挥强大力量
 
  近日,由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作为指导单位、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的 “2017向灾害SAY NO——5.12全国减防灾社区公益活动”同步举行。据了解,“向灾害SAY NO”项目主要包括减灾倡导、减灾培训和减灾资助三方面工作。通过在全国多个城市的中小学校园、公众广场开展公众宣传体验活动,传播减灾理念,传递避灾自救知识,提升公众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灾害避险、自救和互救能力。
 
  此外,“小小减灾官”儿童减灾公益筹款活动也正式启动,据悉,活动将号召和邀请6-12岁城市儿童通过一系列安全职业的体验和学习,报名成为“小小减灾官”,向亲人和朋友传递安全意识的同时通过腾讯公益乐捐平台,筹集爱心捐款,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捐助家庭备灾包,为贫困地区小朋友及家庭提供安全与关爱。目前第一批小小减灾官已经产生,他们是来自北京蓝天丰苑小学的经过培训的30名小学生。
 
  “向灾害SAY NO”项目负责人向《慈善公益报》记者介绍,中国扶贫基金会的5.12全国减防灾社区公益活动已进入第四年,截至2016年底,共在全国28个省的31个城市开展411场减灾体验活动,直接参与活动人数达33.1万人,累计传播量达1500万人次。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针对我国目前的减灾教育需求,中国扶贫基金会计划将继续联合多方社会力量加强对学校和社区减灾教育的支持,同时组织专家团队,开始研究编写《中国小学生减灾教育指南》,力求为我国小学生减灾教育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和可执行模式。


责任编辑:b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