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赈灾
旅游精准扶贫 助推全面小康
2015-10-26 14:05:29    河南日报

   10月20日,“河南省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在洛阳市栾川县召开。会议透露,“十二五”以来,我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每年有20万人实现脱贫,脱贫人数占贫困人口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我省探索出一条旅游扶贫新路子

 

  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扶贫开发与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

 

  今年8月,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在新乡、信阳等地调研考察扶贫工作时提出:“把贫困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是脱贫致富的最快最有效办法。”

 

  “十二五”以来,我省形成了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乡村旅游扶贫体系,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省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7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6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37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40个、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400个。全省以南太行、伏牛山、桐柏山、黄河滩区为核心,推动旅游扶贫连片开发。如信阳市浉河、平桥、固始、新县、罗山等地利用生态资源、红色旅游资源,成片打造农家乐集聚区,起到板块集聚效应。郝堂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2014年人均收入比2011年翻了一番。云台山旁的岸上村以发展家庭宾馆为主,一跃成为全省闻名的小康村。洛阳市栾川县14个乡镇中,11个乡镇从事乡村旅游,农民人均纯收入65%来自于乡村旅游。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调研我省栾川县重渡沟乡村旅游时指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在全国都具有借鉴意义,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路子,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脱贫致富。”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管理与监测中心主任保继刚表示,栾川旅游扶贫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河南经验”,计划在明年5月举行的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上向全世界进行推广。

 

  “村美、民富、产业旺”

 

  齐抓共管助旅游扶贫驶入快车道

 

  “村美、民富、产业旺”!我省旅游扶贫成绩的取得,与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良好发展环境密不可分。省委、省政府将乡村旅游列入“河南十项民生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责任制。省市县乡(镇)村都成立了乡村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乡村旅游发展大格局。

 

  乡村旅游的项目投入日益增多。2010年到2012年,省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拿出1500多万元作为引导资金用于乡村旅游发展建设,带动社会投资87.11亿元。2013年到2014年,省财政拿出19.48亿元,支持205个村发展乡村旅游。2015年,省旅游局安排1580万元投入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资金连续引导见成效,商丘王公庄村画虎村、洛阳重渡沟村、信阳郝堂村、孟津县平乐村、济源五里桥村、嵩县车村都已受益,如今已壮大成为乡村旅游中的排头兵。

 

  财政资金有限,旅游扶贫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我们一直在做银企对接、银旅对接,支持引导企业、农户投资乡村旅游。”省旅游局副局长张凤有介绍,近年来全省涌现了一大批民间资本积极投入乡村旅游。栾川的伊河源生态度假区、焦作七贤民俗村、驻马店鲍棚村、林州万泉湖景区等都已规模初现,形成了“建好一个新景点,带动一批农家乐,致富一方老百姓”的良性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