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救援
让志愿服务成为生活方式
2015-12-31 16:30:23    人民日报

  志愿最需达共识

 

  培育志愿服务文化,营造志愿服务良好环境,首要全社会对志愿服务拥有鲜明共识.

 

  四川德阳利用各种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向社会传播志愿服务“人人可为、事事可为”的思想,先后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万人上街文明引导、邻里守望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传递了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正能量,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响应.

 

  通过雷锋形象传播志愿服务的理念是湖南多年来采取的有效方式,不但湖南日报、湖南公共频道等媒体开设“雷锋家乡学雷锋”专栏和主题板块,宣传普及志愿服务理念,遍布全省的15个雷锋精神教育基地、1592个社区志愿者工作站、10418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岗等平台,也都凝聚着社会对志愿服务的共识.

 

  在沈阳,四处可见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场和矗立在广场的中国志愿服务标识雕塑.每周六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日,全市千余支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都会从四面八方汇聚广场,为广大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项目.志愿者全天候提供志愿服务,目前全市已建立21座学雷锋志愿服务亭,计划在3年内达到100座.

 

  如今,在宣传推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中,各地各部门正以此作为推进志愿服务的动力,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推选、宣传、点赞志愿服务典型,普及志愿服务文化,凝聚志愿服务共识,引发社会热烈反响.

 

  为典型点赞(短评)

 

  随着宣传推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的持续推进,经过各媒体持续介绍,一批批志愿者、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社区的先进典型,正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献身社会服务大众的襟怀、志向、情操、能力,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连日来,点赞、评论、推举一浪高过一浪,既反映出志愿服务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显示出志愿服务带来的巨大社会影响.

 

  志愿服务深得民心,不但可以服务大众,还可以培育个人的优良品德、提升集体的公益意识、推动社会的文明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从事志愿服务是全社会每个成员应有的担当,更是共产党员、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仅要为先进典型点赞,更需要见贤思齐,检视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做过多少志愿服务?在未来的岁月还应投身哪些志愿服务?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