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绿色环保
腾格里沙漠环境公益诉讼案峰回路转?
2015-12-16 14:42:48    天山网

  据了解,绿发会是中国科协主管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组织。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绿发会曾提起6起环境公益诉讼且均被法院立案受理,其中包括山东康菲溢油案、海南红树林案、浙江污泥污染案、河南文物破坏案、安徽危险废物倾倒案等。

 

  记者了解到,在向宁夏高级人民法院上诉的过程中,宁夏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曾邀请绿发会现场考察,并告知他们,被诉的8家企业确实在整改中。

 

  但据现场考察的专家说,绿发会提出的几项诉求中,有些内容已经实现了,比如停止排污,但是有的诉讼请求还没有实现,比如修复治理。

 

  “所谓‘正在实施修复方案’的那家企业,我们前后3次到现场看都没有施工迹象,谁能说明其确实是在修复呢?”绿发会有关负责人说,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某些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原告也可以变更诉讼请求,但这都不能成为不立案的理由。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王灿发教授分析,从法律规定上来看,最高法直接提审此案是有法律依据的。

 

  今年一月发布的关于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解释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第一审案件一般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也可以管辖第一审民事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从建立专门的环境资源审判庭,到细化有关司法解释,王灿发认为,这说明了最高人民法院对于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重视,希望腾格里沙漠环境公益诉讼案的立案和审理能够为全国的环境公益诉讼提供借鉴。

 

  解局

 

  一个行动胜于一打纲领,腾格里案能否成为环境公益诉讼新样本?

 

  腾格里沙漠令人向往,而绿发会多次赶赴腾格里腹地,对沙土、水源、植被进行全方位调查采样,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却是触目惊心的黑水潭。

 

  这一事件曾被中央领导多次批示,相关负责人被追责,但中卫市中院却拒绝立案,宁夏高院也维持原裁定,最终经由最高法进行再审。

 

  绿发会有关负责人认为,我国新民事诉讼法、新环保法以及有关司法解释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各地环境公益诉讼第一案陆续跟进,但困难也日益显现。

 

  他表示,目前环境公益诉讼遇到的障碍和问题比想象的要多,今年全国一共提起了40多起环境公益诉讼,包括绿发会提起的22起公益诉讼,而在这22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中有6起被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但在宁夏提起的这8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都以原告不适格为由被驳回。

 

  “这个案件已经到最高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申请了,如果主体资格的问题还不能解决,那么就无所谓环境公益诉讼程序以及实体法等其他问题了,因为门槛都进不去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11月底,全国范围内提起的44起环境公益诉讼中,约半数未被受理。如何看待环境公益诉讼立案“遇冷”的问题?

 

  业内专家认为,一些企业为地方贡献了不少GDP,还解决了大量就业,当地政府未必配合起诉这些企业。有的环境污染案属重大案件,牵涉面甚广,某些地方政府和法院爱捏“软柿子”却不愿啃“硬骨头”。

 

  至于有的法院拿原告的主体资格说事,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托词”,宁可得罪原告,也不愿意得罪地方政府和地方上复杂的利益相关方。这是目前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严重问题。

 

  绿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相关法律制度仍不够完善,确实存在“门槛高”的问题。

 

  立法中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限制较为严格,加之各地法院对资格审查的标准不一,有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使许多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得不到受理,即使受理也不会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目前支持公益诉讼的机构、资金、政策都不到位,很多公益组织望而却步。这些都是导致很多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成立后无案可审、“无米下锅”的重要原因。

 

  此次最高法立案受理腾格里沙漠环境公益诉讼案件,释放出一个积极信号。有专家表示,“一个行动胜于一打纲领”,期待此案成为积极推进环境资源审判的样本,不再让所谓的“原告主体资格问题”成为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理由,更不能以此抬高立案门槛。

 

  专家还建议尽快有针对性地修改相关法律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为环境公益诉讼扫除障碍。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