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法院1.6亿元的判决,但判决书中的内容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许前飞院长认为司法的重要功能就是确立规则,希望通过判决能够有效治理和修复环境污染外,更重要的还有预防:“一个亿用来治理和修复,有六千万是用来预防进一步可能发生的污染。这六千万的价值在于我们开始重视到预防。我觉得这是这个判决比较有意义的地方。”许前飞院长如是表示。
这份判决书将一审对被倾倒污染物的认定由危险废物改成了副产酸,这意味着副产酸可继续作为化工原料进入流通领域。其次企业还看得,如果能通过技术改造对副产酸进行循环利用,他们投入的技改费用可以凭借环保部门出具的验收意见和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向法院申请抵扣赔偿款,抵扣的额度高达40%。抵扣还有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要求企业在判决生效之日起一年内,没有因环境违法行为受到处罚。企业负责人表示:“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企业走一流环保企业的信心和决心。”
相关法律法规
新《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 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 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结语
雾霾围城、水土污染,一次次刺痛公众神经。一边是环保公益组织想尽办法成为诉讼主体揭发环境污染问题,另一边却是一些环保官员贪欲旺盛,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让公众大失所望。
最近环保领域就有几起官员违纪违法被立案审查:
12月11日,鹤壁市纪委对市环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范小波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
日前,凉山州纪委对中共凉山州第七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州环保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吉伍木牛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
日前,经中央纪委批准,中央纪委驻环境保护部纪检组对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司长熊跃辉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
……
希望,未来我们能多看到一些环保部门官员为环境治理问题所作出的努力,而不是因为贪污腐败而被立案审查的例子。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