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青藏线保护长江源
2013年10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绿色江河等环保组织发起的“清洁青藏线,保护长江源”活动,在海拔4500 米以上的青藏公路两侧,40名环保志愿者组成5支队伍,7天捡拾出了159187件垃圾。并向社会发出“少丢一件垃圾就是对长江源水源地的一种呵护”的倡议。
近年来由于青藏线运输繁忙和新兴自驾游的兴起,以塑料瓶、饲料罐、食品盒为主的人为垃圾洒满了青藏公路的两侧,污染着高原的草场,威胁着动物的生命。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绿色江河”面向全国高校、企业招募、培训了40名志愿者,经受高原缺氧、风雪严寒的严峻考验,在昆仑山口至唐古拉山口的450 公里青藏线两侧历时7 天捡拾垃圾。他们的行动感动了行走青藏线的人们,过往的车辆随意丢弃污染物,许多自驾游的车辆也加入到清洁的行动中来,主动把压缩后的垃圾打捆带走,表示要做青藏高原的绿色使者。
科考高原生物多样性
2014年4月,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成都、西安、西宁、兰州、格尔木的动物学家、植物学家及电子工程师、电力工程师、摄影师、医生、漂流探险家、攀岩高手、专业驾驶员和本地牧民等10余人,进入了人迹罕至的“烟瘴挂峡谷”。
长江源烟瘴挂大峡烟瘴挂峡谷是长江上的第一个大峡谷,位于海拔4500米的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境内。这是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绿色江河”开展的又一个高原生态保护项目,他们要在这里考察高原生物多样性。高寒缺氧、气候恶劣、食物紧张,他们坚持了10个多月的考察,在长江源烟瘴挂大峡谷方圆4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他们架设太阳能光电设备、红外摄像设备,观察、收集动物、植物活动和生长的情况,共记录到雪豹、白唇鹿、马麝、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等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兔狲、猞猁、水獭、藏原羚、盘羊、岩羊、石豹和棕熊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缘毛紫菀、密生波罗花等200多种有种子的植物。来自中国科学院、环境保护部的专家们认为,烟瘴挂峡谷区域气候高寒,动物、植物种类丰富,保持着原始状态。一致呼吁严格禁止一切影响该区的开发活动。这也是环保组织的努力的见证。
良好的生态环境,事关民族的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人民幸福指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海是中华水塔,西藏是世界屋脊,如果把青海、西藏污染了,多搞几百亿的生产总值又有什么意义呢?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这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给我们保护高原生态指明了方向。保护“三江源”生态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