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保障路径
据记者从民政部和教育部了解到,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力度。民政部提出,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在依托有关部门推进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同时,也充分发挥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2015年11月2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态势良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逐步建立,继续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学校生活条件,各地还普遍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工作领导机构,形成动态监测机制,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进一步营造出良好环境。
关爱儿童的公益项目也应运而生,2015年11月10日,中华慈善总会协同全球联合之路发起的“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将联合全国各地慈善会共同负责实施,地方慈善会负责“关爱儿童之家”的建设及日常管理与维护、志愿者招募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由各地慈善会根据关爱儿童之家使用及管理指导意见制定使用管理制度,确保关爱儿童之家内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妥善保护,使孩子们受益最大化。
“一个国家的儿童保护体系应包括四个要素,”童小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一是价值理念,二是体现价值理念的正式文本,如法律、政策、规章制度,三是执行和落实法规政策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四是保证组织架构良好运转的资源,包括人、财、物等。前两个要素构成的是政策体系,后两者构成的是服务递送体系,这些要素缺一不可。”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布的《中国中西部农村留守女童生存发展报告(2015)》指出:针对中西部农村留守女童面临的家庭服务保障功能逐渐弱化、学校保障功能有限、社会支持体系尚未建立等现状。政府、学校、社会公益组织以及家庭等责任主体,都应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以留守女童的迫切需求为出发点,建立相应的心理辅导、人身安全、生活照顾、教育辅导及健康卫生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形成留守女童社会支持体系。
对此,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院长关信平教授认为,社会化过程对小孩成长尤为重要,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让儿童与父母能够在一起,而这需要城市更加厚待流动人口。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研究院名誉院长陆士桢建议:我国要建立“一体两翼”的儿童福利体系。“一体”主要以政府为主,在立法、司法保护、政策构建、资金支持发挥主导作用。“两翼”是指民间组织和社区在政府的指导下,发挥各自的优势,社区提供一种综合性的、基础性的服务,民间组织应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权 敬)
责任编辑:bj009